微信矩陣

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雜志內容

“上甘嶺狙神”張桃芳

微信圖片_20230615153121.jpg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支蘇制M1944莫辛納甘步槍,鋼、木材質,瞄準工具為弧形標尺,沒有瞄準鏡,從表面看上去跟其他步槍沒有什么兩樣,可就是這么一支普通的步槍,與他的主人一起創造了一段神奇的歷史。他的主人就是被譽為“志愿軍神槍手”“上甘嶺狙神”的張桃芳??姑涝?,保家衛國,在志愿軍開展的“冷槍冷炮運動”中,張桃芳在32天內以442發子彈斃傷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微信圖片_20230615153132.jpg

張桃芳

從捕魚王到一名軍人

1931年7月,張桃芳出生在江蘇興化陳堡鎮的一個農村,正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年代,張桃芳一大家子人,家中比較貧寒,父母靠種地維持生計。年少的張桃芳很懂事,頭腦靈活而且能吃苦。張桃芳小的時候就喜歡捕魚捉蝦,在興化陳堡鎮老一輩人中還流傳著一句話,要想下河捕魚捉蝦找秋小,而“秋小”就是張桃芳。他頭腦靈活,既眼疾手快又善于觀察,下水的甲魚必上來換氣,他計算好甲魚的位置,呼一下就將鋼叉不偏不離刺中甲魚殼。張桃芳的武器是一把魚叉,日復一日張桃芳練就了百發百中的魚叉術,小伙伴們都喊他“捕魚王”,而這捕魚的經歷為他日后做狙擊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快跑,鬼子打進來了?!边@句話在年少的張桃芳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出生在興化的他與著名書畫家、大文豪鄭板橋是同鄉,可張桃芳沒有太高的文化,因為童年的生活沒有給他學習的機會。隨著日本全面侵華,大半個中國淪為抗戰區,而日軍燒殺搶掠,三番五次來到村里掃蕩,把老百姓的牲畜和糧食都搶走,把房屋及拿不走的東西都放火燒掉,更會毫無人性地把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殺掉,無惡不作。很多百姓逃亡,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這些悲慘的經歷深深刻在了張桃芳的心里,童年的他對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

在共產黨等抗日力量的領導下,當地人民奮起反抗。張桃芳加入了兒童團,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村子周邊放哨偵察敵人,小孩子是不容易引起敵人懷疑的。在執行“命令”的時候,張桃芳十分認真,只要在村外看見日寇,就馬上跑回村子里報告,這為逃避侵略者的迫害起了一定的作用??谷諔馉巹倮?,少年張桃芳當上了當地的兒童團團長,附近村子里的少年都聚集在他的身邊,加起來足有五六百人。這些孩子大都十幾歲,但作戰經驗已非常豐富,受到游擊隊的耳濡目染,他們懂得如何與敵人周旋,這種直接來自戰爭的經驗對張桃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1947年,隨著內戰的進行,興化當地的還鄉團進行反攻。還鄉團是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地方反動武裝,主要由地主、惡霸組成,他們在國民黨的支持下,跟隨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到處反攻倒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除了對當年的游擊隊員及其家屬進行血腥報復之外,兒童團的這些孩子們也成了他們的目標。副團長被他們誘捕后毒打致死,團長張桃芳自然成了他們的重點搜捕對象。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瘋狂的搜捕沒有任何結果,還鄉團找遍了四周鄉村,但就是沒有張桃芳的影子。其實,就在他們恨得咬牙切齒的時候,喬裝打扮后的張桃芳就在離家不遠的田里悠然自得地放牛、吹口哨。在這個16歲的少年心里,充滿了對敵人的輕蔑,對他而言“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常識。

抗日戰爭的經歷讓張桃芳看清了敵人的殘忍,還鄉團又讓他學到了在戰場上如何與敵人周旋。就這樣在1951年3月,剛剛二十歲的張桃芳參軍入伍,正式成為一名軍人,在第24軍72師214團3營8連當通訊員。


成為一名狙擊手

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第一階段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附近與美國及其仆從勢力軍隊形成對峙態勢,整個戰場形勢相對穩定,出現長達兩年多邊打邊談的局面。然而美軍憑借強大的武器裝備,經常對志愿軍陣地進行密集的炮火攻擊。而志愿軍在武器裝備、后勤保障方面都處于劣勢,難以迅速而有效地殲滅敵有生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志愿軍充分貫徹“集中優勢兵力打小殲滅戰”的思想,積小勝為大勝,也就是所謂“零敲牛皮糖”的作戰方針,消耗敵有生力量,打擊敵軍士氣,動搖敵軍信心,然后再打大殲滅戰。志愿軍在前線開展狙擊活動,由狙擊手以單槍或單炮,對敵守備力量、坦克、車輛等目標進行射殺,這種戰術隱蔽性強、機動性高,俗稱“打冷槍”,就這樣“冷槍冷炮”運動戰術被志愿軍破天荒地應用到了大規模的戰斗當中。

1952年10月,駐守在江浙一帶的陸軍第24軍奉命開赴朝鮮,新兵張桃芳就是其中的一員。1953年1月11日深夜,冒著攝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第24軍匆匆開赴上甘嶺接替第15軍。按照當時的作戰分工,張桃芳所在的連隊主要是據守陣地,此陣地正是上甘嶺戰役中英雄黃繼光犧牲的597.9高地。第一天晚上上陣地站崗,早上天亮了突然發現面前的掩體竟然是用美軍尸體壘成的,這給了剛剛參軍的張桃芳不小的心理沖擊。換崗后班長滕志平帶他來到了黃繼光犧牲的那個碉堡,當時的碉堡早就塌了,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張桃芳靜靜地望著那里,想象著當時的情景,心中涌起無限的敬意,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黃繼光那樣的戰斗英雄。

對面敵軍陣地也進行了換防,新換防的“聯合國軍”士兵仿佛對剛剛過去的上甘嶺戰役的慘烈并不知曉,大搖大擺地修筑工事挖溝壕,按部就班地往陣地運送補給,更有甚者三五成群地躺在地上曬太陽、打撲克等。面對敵人的肆無忌憚和麻痹大意,第24軍軍首長要求各陣地選出4名狙擊手,給敵人一個教訓,打擊其囂張氣焰。

張桃芳所在的9班堅守位于597.9高地上的7號陣地,位置非常獨特,呈半環狀,在它的對面是敵人的正南、西南、東南三塊無名高地。其實,7號陣地說是陣地,實際上不過是一條30多米長的交通壕,在坑道的中間地帶還有一道在山壁上開辟出的坑道工事,用來躲避對面襲來的猛烈炮火。這樣的地形急需一名好的狙擊手,可以預見其作用堪比一門重炮火力,有效地限制對面敵人的行動。當時狙擊組成員已有三人,正好還差一位,張桃芳暗自下定決心,他要做狙擊手,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爭取這個機會。

可這個想法對于當時的他來說,無疑是癡人說夢。在換防前一次射擊考核中,班長給了他三發子彈,囑咐他沉著冷靜,瞄準了再開槍。想著自己百發百中的捕魚經歷,班長話音未落,張桃芳就瞄著靶心開槍了,只聽見“砰砰砰”三聲槍響,可結果卻是三顆子彈全部脫靶!聽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張桃芳自己人都蒙了,怎么可能呢?為此張桃芳得到了“三個燒餅”的稱號。而他所在班的成績也因此在全連墊底,班長氣得說不出話來,射擊完畢后張桃芳就被調到了炊事班。

為了實現成為狙擊手的夢想,張桃芳就如著了魔一樣,日夜不停地訓練。首先要提高射擊的穩定性,做到紋絲不動。要知道槍的后坐力大,若是沒有足夠的臂力把控子彈出膛帶來的震動,那么目之所及即便只有一毫米的偏差,到了射擊靶上,那將是近一米以上的差距。為增強臂力,張桃芳自制了兩個沙袋。說是沙袋,實際上是用一張破床單撕成兩片,里面裝上沙土,然后捆在兩個小臂上,長時間屏住呼吸、保持舉槍瞄準姿勢。吊沙袋這個土法子,讓他練到了極致,兩臂帶著十幾斤重的沙袋,依然能夠做到目標一舉到位,不差分毫,而且沒有絲毫晃動。其次要練的就是準,瞄準怎么練?用馬燈練。馬燈的燈芯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想瞄準可不容易,張桃芳拉上戰友幫忙,讓戰友在十米遠的地方提著燈來回走動,他就用不上子彈的槍瞄準飄忽不定的燈芯來練手。經過一段時間的魔鬼訓練后,張桃芳的基本功大有長進。一次射擊考核中,張桃芳的射擊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進入上甘嶺的第十八天后,他成為了一名狙擊手。


失意的初戰

1953年1月29日,是張桃芳成為狙擊手后的第一次實戰。他早早來到在陣地布置的射擊點,張桃芳的眼力極好,在距離敵方陣地一百多米遠的地方,都能把對面陣地上美國兵的眼睛是藍的還是黃的看得一清二楚。張桃芳心中暗想,這么近的距離自己一定可以一雪前恥,在全班戰士面前好好地露一手。

就在這個時候,對面陣地上出現了兩個敵人的身影,他滿懷期待的瞄準敵人,“砰砰砰”連開幾槍,胳膊被槍震得生疼,敵人卻沒有應聲倒下,甚至連敵人的衣服邊都沒有擦到。夢想中的百發百中沒有出現,整個人都是蒙蒙的,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引來一陣炮彈的狂轟濫炸,差點送了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班長只好讓他先撤離?;氐娇拥览?,張桃芳感到困惑不解:難道自己全都白練了?老連長告訴他:“你得注意計算好提前量?!焙喍灾?,訓練過程中靶子是固定的,實戰時人是處于運動狀態,真正合格的狙擊手,不僅要測算射擊距離、地形位置,還要考慮到敵人身高、移動方向與速度等,這就是所謂的提前量。一位老狙擊手也在旁邊說道:“敵人又不是傻子,不會站在那兒等著你打的,一出地堡工事都會飛快的跑?!睆執曳歼@才知道還有提前量這回事,他知道了問題出在哪里。

5d695cdd78fc475da00678d9b6c50f6d.jpg

微信圖片_20230615153143.jpg

班長對張桃芳的表現有些失望,不過,還是給了張桃芳一次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第二天,張桃芳又來到了狙擊點,他反復想著提前量的事情,心想這下不會再有問題了吧!他觀察著對面陣地的情況,就在這時對面兩個敵人進入射程范圍,張桃芳瞄準當機立斷扣下扳機,“砰”的一聲槍響后,一個美國大兵應聲倒下,班長看到他開張了挺開心,可張桃芳卻怔了一下,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心里清楚自己瞄準的是第一個敵人,射中的卻是另外一個,差距如此之大,一時半會兒沒回過神來,搞不清這又是哪里出了問題?

不過,在團里舉辦的射擊訓練班里,張桃芳很快找到了原因。訓練班里集中了團里幾乎所有的神槍手,在這里張桃芳虛心向那些射擊高手學習,從他們那里學到了不少寶貴的實戰經驗。比如,敵人上山就瞄他的頭;敵人下山就瞄他的腳;敵人跑動多瞄他一個身位;敵人站在那里“方便”等他解開皮帶再打;敵人蹲下來“方便”等他脫下褲子再打。瞄準要有提前量,射擊要選擇最佳時機,這些都是老戰士們的實戰經驗。當張桃芳聽到這些的時候,頓時豁然開朗。

朝鮮戰場是多山的地形,這讓提前量的估算更為復雜,狙擊手還要考慮山坡的坡度等,為了更快的提高射擊水平,從訓練班回到陣地后,張桃芳借助所在的597.9高地,跟戰友實地去模擬。有了技術,有了訣竅,有了實戰經驗,從此以后,張桃芳的傳奇故事真正拉開了帷幕。


人槍合一

在訓練班結束后的最初幾次狙擊戰斗中,張桃芳只打了九槍,就神奇地擊斃了七個美國大兵,可謂是大獲全勝,極大地增強了自信心。后來不僅在斃傷數量上不斷刷新數據,在攻堅拔寨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1953年4月19日,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清晨張桃芳走上射擊臺,對面陣地上的敵人正在運動兵力,看樣子是在換防。敵人為了掩人耳目,將煙幕彈不時打向我方陣地,緊跟著大小炮就按著煙幕彈指示的目標打過來,打得我們陣地一片煙火。班長滕志平告訴張桃芳,正南方向山上主峰的暗堡里有敵人的觀察員,他是專門指揮炮兵對付我們的,得想辦法把他搞掉。張桃芳聽到命令后暗下決心:非把他打掉不可。正巧,張桃芳剛把標尺定好,那家伙正在地堡后面探頭探腦地用望遠鏡朝我們陣地上看呢!立刻開始瞄準,可是他的腦袋一伸一縮的很不好瞄,張桃芳決定先不理他,讓他麻痹麻痹以后再打,果然他的膽子越來越大了,后來竟直著腰站在地堡頂上觀察起來。張桃芳咒罵著說:“好小子,膽子真不??!到老子的槍口底下來觀察,你是活得有點不耐煩啦!”瞄準他的胸部,屏住呼吸,穩扣扳機,砰的一槍打了出去,只見那個家伙像得了軟癱病似的,頭朝底腳朝上翻了一個身栽到地堡里去了。張桃芳自言自語地說:“小子,你有本事就站起來指揮你的炮兵吧!”

在之后的狙擊作戰中,張桃芳再接再厲,在二十多天時間里,他打出了240發子彈斃傷71個敵人的驕人成績。張桃芳名聲越來越響,志愿軍內部掀起了一股學習張桃芳的熱潮,他的事跡在報紙上刊出。素有“老虎”之稱的第24軍軍長皮定均看到這個消息后,既興奮又疑惑,興奮的是自己的隊伍里竟有如此的神槍手,疑惑的是一個新兵僅憑一支蘇制M1944式步騎槍竟能取得如此成績?一個多月前還打了“三個燒餅”,一個月后竟然成了神槍手?仔細考慮一番后,皮定均拿出一雙自己都不舍得穿的锃亮的毛皮靴,吩咐參謀去597.9高地前沿看看這個張桃芳是不是真這么厲害? 要親眼看他消滅3個敵人,要是真的,就把皮靴獎給他;要是假的,相關人員全部處分!參謀帶著皮靴和攝影記者來到了前線,參謀雖說只是來學習學習,可張桃芳意識到這是來考驗自己了。張桃芳二話不說,提起槍就來到了射擊點,不久山谷中出現了一個拾柴火的美國兵,記者剛剛選好拍攝角度,張桃芳說:“注意,我要射擊了!”當時的射擊條件并不好,敵人在樹林中穿行,時而彎腰拾柴時而起身,挑這樣一個目標給人看,著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參謀不禁暗自捏了一把汗,問張桃芳:“你行不行,打這個有沒有把握?”“打了你看!”隨著一聲槍響,對面陣地上那個美國大兵就應聲倒下了。緊接著,張桃芳干凈利落地送另外兩個家伙回了老家。離開前沿陣地時,作戰參謀說明來意,把那雙皮靴遞到了張桃芳的手上說:“張桃芳同志,這是皮軍長送給你的獎品!” 回去后參謀如實報告了軍長皮定均:“張桃芳這個神槍手,是真的!達到了人槍合一的境界,這雙皮靴送得值!” 

就這樣,張桃芳生平第一次擁有了一雙皮靴,在此之前,張桃芳只穿過布鞋,甚至還穿過草鞋。因此,張桃芳一直沒舍得穿那雙皮靴,那雙皮靴被他“挪作他用”,當成了記錄殲敵數量的“聚寶盆”。從收到皮軍長的皮靴開始,每殲滅一個敵人就會往皮靴里扔一個子彈殼,沒過多久,那雙皮靴里就有了211個子彈殼。皮定均聽聞后哈哈大笑,表示你們部隊是214團,你可以再打3個湊個番號!張桃芳一聽覺得可行,沒過多久就湊齊了214個彈殼。在斃傷214個敵人之后,為了確保張桃芳的安全,上級就不再安排他執行狙擊任務了。


巔峰對決

狙擊手,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角色,悄無聲息的蟄伏,幽靈般的出沒,所到之處彌漫著死亡氣息,而這正是狙擊手引以為傲的存在。如西蒙·海耶、伊萬西德·薩連科、查克·馬威尼等都是世界范圍內的頂級狙擊手,而中國狙神張桃芳自然也占有一席之地。

隨著張桃芳狙擊威力越來越大,對面陣地上的敵人已經完全沒有了剛換防時的情況,就連上廁所都不敢走出戰壕,不得不將大便糞裝在用過的罐頭里。對面陣地上的美國兵們盡管不知道張桃芳是何許人,但對597.9高地有位槍法如神的志愿軍狙擊手卻一清二楚,對他自然是恨之入骨,為此專門從國內調來了自己的王牌狙擊手,被稱為“幽靈”的艾克上校,誓要拔掉張桃芳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張桃芳使用的是一支蘇制M1944莫辛納甘步槍,它彈著點分散、沒有瞄準鏡,這是它作為狙擊用途的最致命弱點;拉機行程長、力臂比較短,導致拉槍栓成為一種體力活,被形象的稱為“腳蹬槍”;除此之外,后坐力大,經常把胸膛震得生疼。此槍最主要的優點便是擊發干凈利落,可連打五發子彈,戰士們習慣稱它為“水連珠”。反觀對手裝備的是M2式勃朗寧重機槍,彈道穩定、射程遠、有專業瞄準鏡、子彈可全面覆蓋目標,誤差極小。兩支槍的差距正是朝鮮戰場上兩軍武器裝備差距的縮影,武器的差異讓這種巔峰對決平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張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陣地。他沿著交通溝走向三號狙擊臺,突然一串機槍子彈就貼著他的頭皮掠過,張桃芳腦袋一縮趴在交通溝里,驚出一身冷汗,感覺到了一種異樣的氣氛:“今天苗頭不對,看來對面有人在等著我?!苯煌侠飦G著一頂破鋼盔,張桃芳順手撿來,用槍將它頂起緩緩露出交通溝,以前屢試不爽的方法引誘對手暴露位置,可這次鋼盔晃了半天,對手卻一槍未發,這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這種小把戲糊弄不了他,總算遇到對手了。

他在交通溝里匍匐前進,同時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突然竄起,一個箭步穿過一段小空地,對面敵人絕對不會錯失這個機會,眼看就要進狙擊臺,對面的機槍就是一陣點射,子彈緊追著他的腳跟打得地面塵土飛揚。他雙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擊中似的摔進了狙擊臺左邊的掩體里。這個假動作顯然蒙騙了對手,以為擊中目標,暫時停止了射擊。

微信圖片_20230615153159.jpg

張桃芳慢慢地從掩體里探出頭,開始搜索對面陣地,他已大概知道對手的方位。他先仔細觀察了對面陣地上的機槍掩體,發現有兩挺機槍正向其他方向射擊,他沒有出槍,經驗告訴他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誘餌,真正的對手肯定正躲在某個地方搜尋他的位置。只要他一開槍,馬上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張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對面那個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對手。他耐心搜索著,終于在對面山頭上兩塊緊挨著的巖石縫隙發現了對手,張桃芳果斷出槍,然而就在他扣動扳機的一剎那,對手也發現了他,腦袋一偏,脫離了張桃芳的槍口,緊跟著就是一串反擊點射,張桃芳再次被壓制在掩體內。經過一個回合的較量,對手顯然也意識到了他的厲害,機槍槍口始終對準著自己的狙擊臺,幾秒鐘就是一個點射,張桃芳稍微露頭,立即就會引來一個長點射。但他沒有著急,坐在掩體后面,靜靜地觀察分析著對手的彈著點。

過了很長時間,他發現對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擊臺左側,也就是他現在所在的位置,而對狙擊臺右側打的次數不多,而且中間常常會有一個間隙。于是他在沙袋的掩護下,慢慢地爬到了狙擊臺右側,輕輕地把槍緊貼著沙袋伸了出去,但沒有開槍,他需要判定這究竟是對手的真正疏漏還是設下的一個圈套?足足等了十多分鐘,機槍的彈著點表明,他的對手的確沒有發現他已變換了位置。時機終于到了!當他的對手剛剛對狙擊臺右側打了一個點射,把視線和槍口轉向左側時,他猛地站起身,槍托抵肩果斷擊發,幾乎與此同時,他的對手也發現了自己,立即轉動槍口扣動了扳機。高手對決,勝負只在瞬間,張桃芳的子彈比對手快了零點幾秒,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只能貼著自己的頭皮飛了過去。晚年張桃芳老人回憶起這一刻的時候,依然難掩興奮和激動之情:“當時我打出去的槍中了,敵人的機槍也響了,他在我后邊,稍后一點,打來的子彈爆起來的土打在我的臉上,我現在好好地沒事,可敵人倒下了?!?/p>

張桃芳從1953年1月29日開始當狙擊手到5月25日止,持續時間為3個月零26天,除去集訓、開會等活動外,實際射擊時間32天,耗彈442發,斃敵214名。為此榮立特等功,榮獲志愿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的第二年,張桃芳報名參加了志愿軍戰斗機飛行員訓練,后來他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全團唯一一名入選的人,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斗機飛行員,繼續著他人生的輝煌。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老人在濰坊市第一軍休所與世長辭,享年77歲,墓碑上刻著他最喜歡的一句話與之相伴長眠:“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了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p>


不卡在线播放无码_嘿咻嘿咻高潮免费观看网站_2021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九九精品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