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登保:華僑驕子 炮兵英才
作者簡介:宦玉娟,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周傳斌,任職于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辦公室。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曾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軍事指揮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一批英才中,也有華僑驕子嶄露頭角。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軍事指揮員、炮兵英才黃登保同志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愛國華僑變身抗大學員
1918年1月,黃登保出生在福建省廈門市禾山鎮的一個華僑家庭,共有兄弟姐妹5人。黃登保的父親和大哥常年在菲律賓做生意,且大哥也早已在菲律賓成家立業,平時家中只有母親帶著黃登保兄妹三人。黃登保雖排行老二,但卻早早擔起了家里的責任,對母親和兩位妹妹頗為照顧。
少年時期的黃登保就讀于廈門鼓浪嶼英華高小,后又升入該校中學。黃登保本打算在這所著名的教會學校打好英語基礎,日后有其用武之地。九一八事變后,抗日救國的聲音越來越響,英華中學校內的抗日標語也越來越多。當時年紀尚小的黃登保對共產主義和抗日運動不甚了解,但看到被押送監獄或刑場的共產黨員毫無畏懼的大無畏精神,他為之動容。

黃登保
1935年初中畢業后,由于家中經濟困難,黃登保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菲律賓尋找父親和大哥。臨走前,兩位年幼的妹妹極為不舍。黃登保將家中的水缸挑滿水,又交代四嬸等人幫忙照看家中。黃登保走后,二妹妹每次看到家中的水缸就會想起二哥黃登保。到了菲律賓后,黃登保僑居在菲中部維沙顏群島的華僑聚居地之一龍馬疙地市。此時的華僑經濟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濟危機影響,一片蕭條,華僑們的日子頗為艱難。黃登保安頓下來后,被安排在當地一所學校繼續學業。
雖身在海外,但黃登保依然心系祖國。1937年盧溝橋事變震驚了世界。愛國華僑們紛紛組織抗敵后援會、救亡會等各類愛國支援前線團體,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為祖國抗日募捐資金,為前線傷病員運送緊缺藥物。華僑學子們深受愛國情緒感染,心情壓抑。受大環境影響,黃登保在學校無心學習,便干脆輟學,到一家福特汽車公司當起了店員。黃登保利用業余時間和在菲律賓的熱血華僑青年們不僅積極參加抗日后援會,用行動抵制日貨,還通過各種途徑發起捐款捐物活動支援祖國抗戰。但這些行動依然不能滿足黃登保的一腔報國熱血。在祖國存亡之際,黃登保毅然決定遠渡重洋,回國參加抗戰。

黃登保全家合影(第一排左一為黃登保夫人陳競瑩,左二為黃登保)
1938年5月初,黃登保聽聞有人將在菲律賓怡朗回國到延安參加八路軍,便輾轉來到怡朗。經華商學校教員的介紹,黃登保與后來的原全國僑聯副主席高明軒進行了談話。據高明軒后來回憶,黃登保是個敦厚樸實、平易近人的青年,具有很高的愛國熱情和抗日決心,在談話中表現出投奔八路軍進行抗日的堅定決心。在達成一致意見后,黃登保和幾位愛國華僑乘船到了馬尼拉,拜訪抗日救亡領導人并參加抗日救亡團體座談會。此后,黃登保便告別菲律賓的親友,跟隨一道回國的華僑青年輾轉來到香港。到香港后,在廖承志的幫助下,黃登保和同伴們輾轉半個多月,于1938年6月底到達了延安。
到延安后,黃登保與來自東南亞地區的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的華僑青年一起被安排在陜北公學學習。盡管黃登保吃著小米、住著窯洞,但這段時間的學習讓他的思想完成了從愛國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人生目標更加明確,抗日決心和拯救民族的信心完全蓋過了學習生活上的艱苦。在這過程中,最讓黃登保開心的是他終于如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學習,黃登保順利畢業了。此時的黃登保為提高軍政素質,便又接著申請去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半年后畢業分配時,組織上為照顧回國參戰的華僑們,將黃登保分配到了后勤部隊。黃登保不愿意,堅持要去戰斗部隊。最終,抗大分校何長工同志將其分到了剛成立不久的八路軍總部炮兵團,黃登保也因此干了一輩子的炮兵工作。
炮兵指揮英才初長成
其時黃登保分配到的炮兵團在前方成立了教導隊,用以培養炮兵骨干。教導隊的學員相當部分來自抗大,也有來自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新參加八路軍的革命知識分子。在這里,黃登保遇到了英華中學的同學張爾登。黃登保和張爾登邊學彈道學、數學等炮兵專業相關知識,邊在實踐中進行練習。當時的學習教室設在舊廟中,冬天寒冷難耐,黃登保的下肢經常被凍僵,但炮兵團里的原紅軍干部卻絲毫不受艱苦環境的影響,這樣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的精神讓黃登保深受感動,他因此逐漸克服了知識分子的嬌氣,也漸漸適應了寒冷氣候帶來的不適,不僅重活累活搶著干,且越是疑難問題越是要堅決克服。
當時培養炮兵干部不僅要學習最基本的炮兵知識、實操,還需要與牲口尤其是馬打交道。由于當時條件艱苦,部隊只能裝備適合山地活動的山炮,每次行軍時都需要將大炮分解成六大部分,分別用六匹騾馬馱著。這就非??简炦\炮戰士與炮手共同配合駕馭騾馬的技術。因此,馬術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物資匱乏的條件下,教官騎著有馬鞍的馬在前面教,學員們只能騎裸馬練習。馬走起來的時候,馬背撞擊著臀部。馬兒走得慢了,臀部摩擦發熱還能忍受;馬兒跑起來了,時間一長,臀部就被撞得疼痛不已。有時,還會因為各種意外狀況落下馬背。每次訓練結束,戰友們不是停下來按摩腰背就是去衛生隊上藥,但黃登保卻對受傷的臀部毫不在意,積極與教官、戰友們探討怎樣騎好裸馬、吸取如何不落馬的經驗教訓。
在與動物打交道的過程中,通過書籍和別人傳授經驗是一方面,但與人一樣,每只動物都存在個體差異,只有長期與它們相處,才能了解每一頭動物的習性,這樣在戰場上,才能更好的進行人、炮、馬的配合,打好每一仗。因此,黃登保在學好馬術的同時,非常注重與騾馬的相處,平時煮飼料喂養騾馬、刷洗騾馬、清洗馬廄等臟活累活,黃登保都搶著干。其中,整理鞍具也是個較考驗人的技術活。鞍具要是整理不好,騾馬的后背在行軍時會被磨出大血泡,甚至會磨出碗口大的破皮傷口,非常影響行軍速度。黃登保為了快速掌握這門技術,不僅經常請教有經驗的戰友,自己也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觀察、摸索、試作。這時候的黃登保表現出來的謙虛與樸實無華,讓許多戰友都看不出來他是學生出身的華僑。就這樣,黃登保在炮兵團馭手班邊學習邊調教馬匹邊喂養牲口,優秀的表現讓其在半年后被提升為排長,并獲選模范共產黨員。

1951年黃登保在朝鮮戰場
“百團大戰”后,山炮在敵后活動較為困難。1941年3月,中央便將炮兵團從太行山區暫時撤回延安,僅留下一個炮兵連在敵后。炮兵團回到延安后,又同第359旅一同開赴南泥灣進行屯墾,并同時進行干部培訓與練兵。在南泥灣的幾年,黃登保同戰友們邊耕種邊訓練,過得非常充實。
1944年,中央決定在炮兵團的基礎上成立炮兵學校。新成立的炮兵學校在1945年1月正式開課,當時的黃登保參加了該校的學員選調工作??谷諔馉幗Y束后,黃登保與戰友們奔赴東北,收繳了一大批日本關東軍的大炮。正是依靠在炮兵學校的所學所得,黃登保和一批黨和部隊培養出來的炮兵指揮人才才能順利使用收繳來的這批大炮,并開始著手組建能打現代化戰爭的炮兵隊伍。在解放戰爭中,黃登保帶領戰士們屢建奇功,打了許多漂亮仗,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炮兵指揮員。
1948年,黃登保率領炮一團參加公主屯殲滅國民黨新編第5軍的戰役。在步兵戰士們勇敢分割包圍敵人時,黃登保率領參謀人員到第2縱隊第6師指揮所,及時了解前線戰斗態勢并實地察看地形地貌。1月6日晚間,黃登保接到命令,要求炮兵團支援第5師,以便7日8時協作步兵殲滅聞家臺之敵。接到命令后,黃登保即刻率團開進戰區,并在7日拂曉親自前往炮兵陣地檢查戰前準備情況、糾正偏差。7日8時20分,所有大炮開始射擊。9時40分時,200余名敵騎兵后緊隨多路步兵在向西北方向突圍時突然行進至炮兵團第2營當面200余米處,第2營抓住機會,迅速進行火力打擊,敵人潰縮一團。7日14時,戰斗勝利結束。此次戰役的勝利得益于黃登保積極主動到一線熟悉戰況,不僅預見性強且指揮果斷,保證了部隊在倉促情況下迅速做出正確的戰斗行動并取得勝利。在此后的遼沈戰役、錦州之戰、天津攻堅戰等戰役中,黃登保都率領戰士們密切與步兵協同作戰,創下了不菲戰績。
建功抗美援朝戰爭
朝鮮戰爭爆發時,黃登保正帶領戰士們在黑龍江密山縣進行開荒生產。接到入朝作戰命令后,黃登保于1950年10月19日晚跟隨炮兵第8師在輯安秘密入朝。進入朝鮮后,我軍騾馬炮兵在狹窄的盤山路上遇到了從南方撤退下來的朝鮮人民軍以及從平壤向后方轉移的朝鮮政府車隊,導致行軍速度非常緩慢。黃登保當時是炮兵第8師的副師長,見此情形,他立刻組織翻譯人員趕到隊伍前面向后撤的朝鮮人民軍和群眾宣講。朝鮮同志和群眾們了解情況后,很快退到公路兩旁,給我軍讓出了道路,部隊才得以迅速前進并準時到達作戰區域。
第一次戰役結束后,黃登保隨部隊奉命向西線轉移,參加第二次戰役。在戰局快速變化的情況下,黃登保率部及時占領陣地,沒有因人員和牲畜傷亡、機動困難等因素影響戰機,并及時做好防空、偽裝等準備工作,緊密配合步兵行動,有效地支援了戰斗。這次戰役中,針對少數戰士的恐美懼美思想,黃登保用第一次戰役的勝利經驗鼓勵戰士們,困難是可以克服的,美軍不是打不敗的,極大地鼓舞了人心,增強了部隊取得二次戰役勝利的信心。在環境惡劣、缺衣少食、道路難行的情況下,黃登保帶著戰士們奮力配合步兵,頻繁機動、艱苦作戰,配合大部隊粉碎了敵人所謂“圣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總攻勢”的計劃。
第三次戰役后,炮兵第8師奉命回國組建新的摩托化炮兵部隊,于1951年3月再次入朝作戰。原本黃登保奉命留在國內繼續對兩個團進行改裝訓練,但因師長王珩5、6月間在朝病逝,黃登保便立即返回朝鮮執行代理師長工作,指揮前線部隊繼續作戰。經過五次作戰,戰局進入相持階段,交戰雙方于1951年7月10日在開城開始進行停戰談判。此時的敵人為爭奪談判主動權,接連發動夏、秋攻勢。在馬良山、高旺山戰斗中,黃登保發現榴彈炮雖然射程遠、精度準,但在打擊大面積集群目標時的效果卻不如火箭炮。因此,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后,黃登保在戰斗中調用M-13火箭炮,果真取得了重大戰果,志愿軍炮兵指揮所還專門組織其他炮兵師、團的領導來學習黃登保的這一作戰經驗。
粉碎敵人的夏、秋攻勢后,各部隊在原有防御工事基礎上開始構筑坑道工事。黃登保親自參與研究炮兵坑道工事的設計。為迷惑敵人,黃登保還特地設計了一批假炮兵陣地。在后面的戰斗中,敵人果真被迷惑上當了,向假陣地發射消耗了許多炮彈。在敵人發覺是假陣地后,黃登保又命令部隊將少量火炮輪番拉到各個假陣地,將所謂假陣地變成“真陣地”,突然給予敵人火力打擊,打得敵人真假難辨、暈頭轉向。黃登保用這種真假結合的方法與敵人斗智斗勇,在一年中取得了不少戰果。

黃登保在野外觀察炮兵部隊實彈射擊(右一為黃登保)
在朝鮮戰場上,作為指揮員的黃登保不僅組織有序、指揮得當,且無論遭遇何種情況,都非常冷靜沉著。有一次,黃登保參加炮兵第45團在黃草嶺山腳下一間獨立房屋召開的戰后總結會。開會過程中,忽然4架敵機俯沖下來,沿著山溝反復偵察、掃射,戰士們都清晰地聽到子彈殼打在屋頂的響聲。這時,有的同志想要沖出去探個究竟,被黃登保立即阻止。他果斷下令所有人都不要出聲,保持安靜。敵機在一陣掃射后飛走了,大伙這才松了一口氣。事后,所有人都說要不是黃登保同志臨危不亂,大家跑出去就暴露目標了,后果將不堪設想。還有一次,大家午飯后正在搭在山坡上的帳篷中休息,黃登保聽到飛機聲立刻跑出來大喊著讓所有人趕快進防空洞。大家很奇怪,每天敵機都不絕于耳,為何此時需要躲進防空洞?正當此時,四架F-84就俯沖下來一頓掃射,黃登保的帳篷直接被炸毀了,但幸虧躲避及時,沒有人員傷亡。這次所謂僥幸事件其實也印證了黃登保長時間對敵機進行研究、觀察、摸索得出的經驗是可靠的,在實踐中得到了成功應用。
黃登保不僅遇事沉著冷靜,他臨危不亂、勇敢機智的品德也讓戰士們十分敬佩。有一次,黃登保需要去第19兵團部參加作戰會議,司機當時有事不在,為了不耽誤事情,他便自己駕車前往。剛開出不到十公里,黃登保便遭遇兩架敵F-84戰斗機。見此機會,敵人對著他的汽車一頓猛射。在此危急時刻,黃登保毫不畏懼,他時而把車拐進樹叢,時而又開到山腳,不停地進行急速左拐右拐,敵人白白浪費許多槍彈火藥愣是沒讓黃登保受傷。
從朝鮮戰場勝利歸來后,黃登保先后在解放軍軍事學院、炮兵學院從事炮兵業務相關的軍事教育工作,后又繼續在我軍炮兵系統擔任各類領導職務,可以說是與火炮打了一輩子的交道。1984年,在第三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上被選舉為中國僑聯副主席。1988年,黃登保同志因病逝世,但他勇敢頑強、機智靈活、勇于探索的革命精神卻永遠留在戰友們的心中。所有的戰友、親人在回憶黃登保同志的時候,不僅對其工作精神夸贊有加,對他團結同志、關心部下、克己奉公、謙虛謹慎的高尚品德更是佩服無比,而他的家鄉福建廈門更是因為出了這么一位華僑英勇戰士倍添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