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的探索者——讀《加勒比寶藏》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邊界”的探索者。而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所有的創造,從本質上說,也都是對某一特定“邊界”的突破。
比如,作為加勒比國家聯盟僑領、中國杭州作家協會會員、浙江電影電視家協會會員劉廣元“加勒比系列小說”的第三部,《加勒比寶藏》就“越界”了。在前兩部《加勒比颶風》和《加勒比海嘯》中有明暗兩條故事線,講述的都是發生在現實世界的故事;而到了第三部《寶藏》,卻把讀者引入了一個超常的靈異世界——海外華人霍然在山洞里捕捉綠海鰻,搶救美國女軍醫阿曼達一波三折,古瑪雅人的祭器水晶骷髏與金座,三百年前的德赫亞·塞爾維特醫生變身今天的大章魚,牙買加皇家港連同三百多艘裝滿寶藏的商船因地震而沉入海底,魂魄被吸入水晶骷髏的圭亞那淘金人,外星人送給地球人的“會唱歌的石頭”——這些看似彼此“不搭界”的故事次第展開,給讀者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
不過,這倒是更吻合加勒比地區的神秘色彩。
“加勒比?!迸c“魔鬼三角”
加勒比海位于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間,它的西部與西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中美洲諸國,北部是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部是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是南美洲,面積為275.4萬平方公里。這里大洋兇險,民風彪悍,自古以來,加勒比海盜就名聞天下。

而在這里,還有一處因其詭異之事頻發而神秘無比的“魔鬼三角”。歷年來特別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在這里失事、失蹤的船艦、飛機不可計數。至于導致這種神秘現象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至今未見定論。而劉廣元則在《寶藏》中告訴我們,這是由于在百慕大三角海區與圣大杜島海區之間有一道神秘的海下“水橋”,穿越美洲大陸,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大洋。
神秘而又未知且難知,自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赌Ч砣桥cUFO》之類的書早已鋪天蓋地,《加勒比海盜》連拍幾集,《水世界》等大片等更是膾炙人口。劉廣元的《颶風》《海嘯》《寶藏》后來居上:從現實生活切入,轉身奇幻世界,探索外星宇宙,不但突破了中國與世界、地球與宇宙的空間邊界,而且也突破了歷史與當代、現世與來世的時間邊界。
“類型片”與“既要……又要……”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好看,主要就是因為他們遵照電影藝術的一般規律,堅持拍“類型片”,絕不拿雜拌兒當正餐。
以此觀點審視《寶藏》,它沒有過多的枝蔓,而是把所有的故事都緊緊圍繞“尋寶”這條主線展開,從西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到圭亞那到玻利維亞到東太平洋的圣大杜島海區,從位于水下八千米以下的大海溝到亞馬遜熱帶雨林到海拔兩千八百多米的羅賴馬山,從阿拉瓦克人到瑪雅人到加勒比人到歐美人到華人,從考古到探寶到販毒,從佛教文化到加勒比原始宗教到猶太教到中華傳統文化……所有的奇思妙想都服務于充分展示加勒比地區的神秘感,以求帶給讀者更多更新奇的享受。
“科幻”與“奇幻”
在文學領域,奇幻小說與科幻小說、恐怖小說既有聯系,又有不同。在這三種體裁中,起重要作用的都是幻想成分,都以現實為基礎或者推測現實曾經怎樣、應當怎樣。 海邊的西塞羅在《吳教授說的沒錯,<三體>確實硬傷挺多》一文中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恐怖小說首先是“點子文學”。
劉廣元在《寶藏》中設置的點子就是“穿越”:加勒比島國與歐美大陸的穿越;十六世紀西班牙異教徒與十七世紀醫生兼探險家的穿越;近乎賭博的地下賽車與美國緝毒局的穿越;美國特種兵與中國功夫高手的穿越;均由特異功能士兵組建的美國中情局特種部隊“烤架之火”與蘇軍總參謀部10003部隊的穿越;發源于非洲、流行于西印度群島的原始巫術奧比與中國薩滿巫師的穿越;十八世紀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與當代美元帝國的穿越;失落的亞特蘭蒂斯王國與天狼星人海底基地的穿越;歷代民俗傳說與最新科學技術的穿越;運寶沉船“圣何塞”號與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穿越;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穿越;星際交流原則與人類社會倫理的穿越;人性與獸性與神性的穿越……以此穿越生死之別,實現某種形式的永生。
就這樣,他用“穿越”把科幻與奇幻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最關鍵的是還能夠很好地確保故事邏輯的自洽。
“外層空間”與“內層空間”
墨西哥作家佩德羅·卡斯特拉創作的兩部作品具有相反的面向,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卡斯特拉不偏不倚的世界觀:“外層空間”與“內心世界”。相較于劉慈欣的《三體》對“邪惡外星人”的設置,《寶藏》的作者更傾向于認為地球上這個地區出現的所有神秘事物,其實都是決定于生命自身進化和發展的過程。
為此,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案例:美國斯坦福大學本科物理系每兩年不定期舉辦一次地下競賽“虛假研究”,要求參賽人員在三個月內根據已知的數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原理發展出一個理論。本書的主人公之一埃里森·威爾遜設計出了一個完整的強相互作用力場基生命模型,假設構成生命的最基本單位不是以碳元素為核心的有機物而是強相互作用力力場,并用程序模擬了該類型生命的歷史、社會形態的發展。
那么,這種基于強相互作用力場的生命和人類這種以碳元素為核心的有機物是同一種類型的生命嗎?聰明的作者把回答這個“終極之問”的艱巨任務,交給了更加聰明的讀者。
“文化”與“科學”
藝術講究通感,一位優秀的作家,大概率也必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和一名善于思考的哲學家,在他的作品中必然蘊含著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獨特經歷和深刻體悟。作為東加勒比地區幾個島國中的華人,劉廣元兼具商人、作家等多重身份。在《寶藏》這部兼有奇幻色彩的科幻小說中,劉廣元更是從東方文化的角度出發,抵達西方的哲學和科學,縱橫捭闔,打通宗教、科學、哲學、民俗、神秘主義這些不同路徑對生命的闡釋。
作者認為,科幻小說需要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和人文思考這三個要素。這個特點在《寶藏》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劉廣元筆下,這個地區的瑪雅文化、加勒比原住民文化、加勒比塔法里教文化、加勒比狂歡節、牙買加雷鬼音樂以及各種神秘的詛咒絢麗多彩,它們都涉及人類精神與神靈的關系,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人的生命的來源和歸屬。我們可以看到,書中的埃里森·威爾遜在上大學期間,對地球物理之外的歷史學、生命科學、文學藝術乃至哲學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為了追求印度女孩?,?,他又對佛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敱缓τ谟《韧呃{西之后,為了完成她的遺愿,埃里森把“用現代物理證實佛學中對生命本質的闡述”,以闡明“佛教的宇宙觀與時空觀”,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埃里森就是劉廣元精神追求的自我寫照。
有《颶風》和《海嘯》墊底,《寶藏》的文筆更加細膩,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故事更加生動。全書具有明顯的復式結構,而在科幻+奇幻的背景下,帶有強烈穿越色彩的時間線和人物關系也顯得愈加合理。
劉廣元的《寶藏》堪稱是第一部以神秘的加勒比為對象的華人文學作品。在劉廣元看來,最深的秘密在于生活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要創造,就必須不斷地探索更多的未知之地。于是,他越出了自我的邊界,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之外,為當代中國讀者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讀者會問:是否還會有第四部劉氏“加勒比”問世,它又將為我們呈現什么樣的驚艷?依照《寶藏》中英國氣象局局長羅伯特·菲茲羅伊提出的“風暴預報原則”,氣壓下降的時候就可能出現風暴,因此,一切皆有可能。
(該書由華藝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