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體驗馬尼拉

巡游馬車
從香港直飛菲律賓的航班是臨近午夜才著陸馬尼拉的,遺憾的是沒能在飛機降落時俯瞰碧海中島國明媚的姿容。呼吸著清新的海洋氣息,躺在寬大舒適的藤床上,一解行旅的疲憊,一覺到天明!
早安!四月的馬尼拉!——左手是東方古韻,右手是西方文明,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中,呈現出萬花筒般的絢爛姿態。
熱情的導游宋女士直言不諱,她講由于落日大道塞車是馬尼拉從早到晚最不樂見的景觀,只得先就近去著名的黎剎公園。
黎剎公園位于市中心羅哈斯海濱大道旁,面對馬尼拉灣,環境清幽,海風襲人。公園中間豎立著領導菲律賓獨立運動的英雄荷西·黎剎的銅像。公園東邊的人工池內放置著菲律賓較早試做成的菲律賓群島模型,觀光者可看到菲律賓7107個島嶼的具體位置。北邊有專門種植中國、日本、意大利花卉的國際庭院,是人們休憩的好地方,每天晚上在露天禮堂還會舉辦免費音樂會??磥磉@里就是菲律賓的第一迎客廳了。
風格各異深藏故事的“市中市”
一個藏滿故事的城市,充滿神秘色彩的魅力,一定是極具個性和獨具吸引力的。不同于東南亞其他城市形象“人造”痕跡過于刻板,馬尼拉的歷史遺跡更顯滄桑,少了雕琢和浮華,是一種隨意的自然呈現?;蛟S這就是一種歷經多元文化浸染后的灑脫。
有“小歐洲”美稱的“市中市”可以說是馬尼拉一個必去的景點。它里面感覺像一個古代的小鎮,永遠的沉睡在了這個地方。市中市部分城墻壁雖已傾頹,但散發出的殖民時期的氛圍正是它的魅力所在。1571年,西班牙人為了統治菲律賓建起了這座城堡,面積1平方千米,被稱為“都市中的都市”。城堡四周是中世紀式的城墻,共有7座城門,城內有總督官邸和12座教堂。二戰末期,城堡的大部分遭到毀壞,現已修復一部分。在這里可以感受一下時光倒流,古老的馬車乘載游人穿梭于街道、關口、港口、城寨,逛一圈仿佛把400多年歷史的馬尼拉老城都游覽了一遍。城內建有馬尼拉大教堂、卡撒馬尼拉博物館、圣奧古斯丁教堂、圣地亞哥城堡及城堡內的黎剎博物館等等。市中市里面有很多的學校,包括中小學。會看到有很多當地的學生在排練舞蹈,這也是一道不容錯過的風景。
我們去參觀了始建于1571年的圣奧古斯汀教堂,是座石造教堂,經歷五次災害和兩次世界大戰而能屹立不倒,被認為是奇跡,并作為巴洛克教堂的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是菲律賓歷史的象征。教堂初始以竹子、椰葉及泥土建成,后因火災被毀,1599年重建。內有圣奧古斯汀博物館,是由托鉑修士管理的私人博物館,展示26幅圣像、教士的衣服、古董、1614年唱詩班的木雕等。教堂彩色玻璃折射陽光,襯托出教堂的高雅。站上教堂頂端的唱詩班頂樓,可以俯瞰教堂景色。教堂門口不時會經過馬車,更增添了一份濃濃的古樸味道。我們偶遇到一對年輕眷侶締結百年好合,唯美的結婚場面,喜慶禮儀在高大、古典、神圣的教堂進行,讓人不禁恍然入夢般地沉浸到愛情甜蜜的氛圍中。
唐人街永遠是煙火氣最旺盛的海外家園
菲律賓國土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過億。自古以來,菲律賓是華裔最先到達以及移民的國家。因為地理的臨近性,尤其是我國福建、廣東很多居民大量移民菲律賓,使得菲律賓成為東南亞乃至世界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因為華裔的勤勞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淀,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整個華裔發展比本地人要好太多了,大部分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菲律賓華人融入主流社會的程度較高,上世紀大部分華人已歸化當地。上世紀90年代以后,菲律賓主流政治不再是菲人或混血群體的專利,更多華人參與其中。據有關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末,菲律賓有近100萬的華僑華人,約占菲國內人口的1.5%。而根據《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3》的最新統計,菲律賓華僑華人將近162萬,其中以祖籍福建者為多,來自閩南的泉州、漳州、廈門,這當中十之八九,又以泉州為最。而廣東籍者次之,約占十分之一。隨著新移民人數的不斷增加,其他省籍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特別是在留學生群體中,有不少是來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由于菲律賓和中國的地緣優勢,相互間的文化影響和交融,使華人能更輕松得融入到菲律賓的生活中。華人在菲律賓很適合經商。

伴宴迎賓舞
可巧,為我們做導游的宋女士,就是福建泉州籍第三代菲籍華僑,個子中等偏高,她在當地的一家華文學校做校務,有接待任務時做導游。她的講解知識面廣,會比照兩國的風俗人情講段子,閩普話很綿柔,聽起來鄉音很親切。她說:在語言文化方面,與前早期華僑華人相比,目前為中堅的第三四代華人,多半生于菲長于菲,深受菲律賓文化熏陶。同時,在1973年華校菲化以后,中文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菲華青少年自小由菲族保姆照料,生活上多以他加祿語或者英語為常用語言,擁有良好的英語聽讀寫能力者居多。加上近年來華文教育在菲律賓的發展,眾多華校在菲律賓采用中英雙語教學,讓孩子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不忘本。
樹有根,水有源。宋女士感嘆華人前輩在異鄉奮斗的艱辛歷程。早在公元11世紀,華人便開始移居菲律賓,以迪菲蘇利亞市場為中心,久而久之形成了馬尼拉的華人聚居區和主要謀生地。區內約有數百條大小街巷,沿街店鋪式樣古老,其中大部分是華人開設的。
中國城也被稱為“唐人街”。唐人街明顯的標志是一座漂亮的中式牌樓,中間橫匾上面用中、英和菲律賓官方語言他加祿三種文字寫著“中菲友誼門”。王彬街是中國城代表性的街道,街上矗立著菲律賓華人王彬的紀念雕像。街旁建筑物中國風格樣式居多,街區面積較大,市井生活氣息濃重,如果想要逛完需要較長時間。店鋪圍繞金鋪、茶館、餐館,售賣月餅、熏香、飾品古玩等特色商品,也可以買到服裝、飾品、鞋包、五金配件等各類生活用品。
觀光飽了眼福,胃口就不講究了。隨團旅游的用餐都是預定好的華人餐館,幾乎都是“改良餐”,即中國菜名菲味菜。在西班牙王城里面和周邊都有飲食的地方,里面有各種小店,牛骨湯和阿多波都是不錯的選擇。在逛街過程中,我發現菲律賓人的特點是大多皮膚微黑,有點像拉美如古巴、巴西人的膚色,卻保留了東方人的黑眼睛、黑頭發,感覺挺健康、陽光的,也符合他們民族樂天、熱情的性格。
一座有過鐵火淬煉的悲壯而堅強之城
每個城市有她的似水柔情,也一定有她可歌可泣、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圣地亞哥城堡在古城的西北部,1571年開始修建,150年后才由菲律賓的勞工建設完成。圣地亞哥城堡是王城較為古老的工事之一,自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城堡便是抵御外敵的要塞。圣地亞哥城堡以紀念在西班牙和日本占領期間被關押和殺害的菲律賓人,還有很多遺留的軍事武器的展示,極具歷史感。斑駁的城墻,城墻上綿延的走道,漫步其間,仿佛沉浸在歷史的長河里。從城墻上望下去,樹木蔥蘢,空氣清新,風景怡然,令人神清氣爽。

逆流而上的船工
1995年2月建立的馬尼拉解放紀念碑,位于市中市內的一個交叉路口,就在圣塔伊沙貝拉公園里面。這座紀念碑是紀念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解放馬尼拉而陣亡的十五萬名馬尼拉平民而建。一些已經褪色的公告板上貼著這座城市戰前和戰后的照片。在紀念碑的雕塑中刻畫了一個母親抱著自己在戰火中死去的孩子,無限悲痛?!?945年馬尼拉備忘錄》碑文中,對所有戰爭的無辜受害者表達了深切的哀悼和懷念,讓這座紀念碑成為每一個人的紀念碑,成為這個城市神圣土地的一部分。
歲月更迭令人難忘的激情百勝灘
著名的百勝灘位于馬尼拉東南約105公里,百勝灘瀑布落差約有100米,以刺激緊張的泛舟活動而聞名。游人泛舟河上,沿途可一路看到由巖壁和熱帶樹木所形成的溪谷美景。在折返點的百勝灘瀑布,水量極其充沛,空氣清新涼爽。在這里,一些喜愛冒險的年輕人會乘坐木筏穿過瀑布,感受奔流直下的瀑布那千軍萬馬般的沖擊力。那些皮膚黝黑、肌肉發達的船工在扳扶船身逆流而上時的強勁雄姿,不禁讓人聯想到泰山的挑夫兄弟而肅然起敬。
略微瀏覽馬尼拉東西交融的各方面歷史,從古典到現代,愛恨交織,感受這座有著“亞洲紐約”之稱的都市與眾不同的氣質,感受西班牙優雅的氣息,享受古老奢華建筑的視覺體驗,感受馬尼拉多元化的城市氣息。還能讓你走進馬尼拉的自然風光,和迎面而見的自然質樸的華人僑胞種種坦誠呈現。短短幾天,掛一漏萬,體驗到了不一樣的馬尼拉,這便是馬尼拉留給我記憶中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