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陣

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雜志內容

刺桐為城

開元寺航拍圖(成冬冬拍攝).jpg

開元寺航拍圖


有一座城市,不僅入列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三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你知道它是誰嗎?

它是泉州,別稱鯉城、光明之城,福建省轄Ⅱ型大城市。正因為它,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國家。

很慚愧,幾年前游覽斯里蘭卡的加勒古城時,我才知道整座城市可以成為“世界遺產”,站立在泉州這片土地上,才了解到泉州是以“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榮耀成功入列《世界遺產名錄》。而泉州與斯里蘭卡,有著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聯系。

南北朝時期,錫蘭(斯里蘭卡舊稱)國王曾特遣使者贈給孝武帝一尊四尺二寸高的玉佛,孝武帝將之供奉于南京瓦官寺,可惜后來失傳;而今,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剛噶拉馬寺里屹立的大玉佛,連同佛龕重達四十八噸,系福建泉州商人捐贈。據《明史》記載,錫蘭國王派王子出使中國,船隊抵達福建泉州后,王子登岸四處閑逛,對繁華的刺桐港印象深刻,對繁茂的刺桐花心心念念。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冥冥中緣分天定,王子在華期間,錫蘭國發生重大變故,歸國無望的王子索性定居泉州,取“世”為姓,世代繁衍,“獅子”血脈從此融入中華民族。

癡迷于刺桐花的著名老外,可不止錫蘭王子。早在元朝,意大利冒險家馬可·波羅來到神秘的東方,慕名前來泉州,驚嘆于滿城綻放的紅艷艷的刺桐花,他將泉州稱為“刺桐”,刺桐從此成為泉州的美麗雅號。


攝影 李曉東.jpg

攝影/李曉東

泉州環城遍植刺桐樹,江橋兩岸街道兩邊,滿是高大繁盛的刺桐樹,樹上開滿花紅似火的刺桐花。泉州的文化新地標建筑——泉州公共文化中心,是按刺桐花的形狀建造的。從空中看,就看到了這個置于海邊的巨大花冠;“刺桐花瓣”中的一個花瓣,是整潔舒適的圖書館。

碧波萬頃,海天一色;綠樹掩映,百花爭艷;鳥翔魚游,濤走云飛,空氣中彌漫著鮮花草木沁人心脾的清香;老人愜意地躺在吊床上閑聊,孩子們快樂地在沙灘上嬉鬧,男子捕魚,女人織網……這一片片美麗景象,這一幅幅生動畫面,組合成一個海上世外桃源——蟳埔。古刺桐港畔的沿海漁村蟳埔,位于晉江入???,是一個風情別具的城中村,有著全國獨一無二的奇特民居“蠔宅”(蚵殼厝),還有發髻上插滿鮮花的美麗蟳埔女。蟳埔女與泉州惠安女、莆田湄洲女并稱為“福建三大漁女”,蟳埔女頭上戴的簪花圍有“頭上花園”的美譽,這一傳統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閩中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觀。我東施效顰,當即買下一件蟳埔漁女衣服,請蟳埔奶奶用刺桐花給我簪滿頭,洋洋得意招搖了一整天。

對于泉州人來說,非遺不是神神秘秘的事物,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泉州,上古為百越之地,西周為七閩之地,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經濟開發。隋唐時代,泉州貿易已很發達,是東方的海上貿易重鎮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東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規模遠超西方的亞歷山大港。

在舉世聞名的著作《馬可·波羅游記》里,泉州是當時世界上繁華港口大都市的一個縮影,各種各樣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國家和地區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來往穿梭,一派繁榮景象。馬可·波羅寫道:“宏偉秀麗的刺桐城,在它的沿岸有一個港口,以船舶往來如梭而出名,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大批商人云集此地,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p>

刺桐港遺址四下散落著條石和老磚,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如同日月星辰亙古不變輝耀大地。不遠處人聲鼎沸車馬喧囂,我耳邊響起的是宋元第一大港的濤聲,眼前浮現的是當年車水馬龍的景象。

元朝疆域遼闊,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斷,給予泉州以崛起的時代機遇。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與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呈現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元世祖的闊闊真公主要遠嫁波斯,因戰事陸路不通只能走海路,忽必烈委托欲從泉州起航回意大利的馬可·波羅護送,馬可·波羅率領600多人、14艘大船從泉州出發,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公主安全帶到威尼斯。


圖4 美山碼頭(成冬冬拍攝).jpg

美山碼頭


38年后,19歲的中國少年汪大淵從泉州出發,開始他生平首次5年的世界之旅。提起大航海家,人們大都會想到鄭和、哥倫布。其實,汪大淵比鄭和早75年、比哥倫布早162年出海遠航。這個出生在內陸江西的孩子,從小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泉州,終于等到成年,如愿以償來到夢想之地,從繁華的國際化都市泉州啟程,走向世界——兩次遠航東、西洋,足跡遍及亞洲、澳洲、非洲,一次次從泉州出發,一次次“終點又回到起點”。汪大淵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的馬可·波羅”,其著作《島夷志略》被列入影響中國的100本書之一,且被公認為對世界歷史地理有著偉大貢獻?!秿u夷志略》還記載了當時臺灣隸屬于泉州晉江縣,鹽課、稅收歸晉江,這是17世紀前中國對臺灣島最詳細的歷史記錄。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近千萬,港澳同胞70多萬,臺灣漢族同胞約900萬人,長期以來,他們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就在汪大淵第二次遠航歸來后,阿拉伯世界最偉大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從摩洛哥起航遠渡重洋,經過馬六甲海峽,從泉州港登陸中國,對泉州贊不絕口:“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薄案蹆韧S写蟠s百艘,小船多得無數?!薄霸摮腔▓@很多,房舍位于花園中央?!薄耙幠W畲蟮闹袊?,只在中國的刺桐城建造?!薄案蹫硟却嘟?,帆檣蔽天,彩色風帆與綢傘,相映生輝。雕舫畫艇,十分精致”……從伊本·白圖泰在中國的游歷行程,可以看出他對泉州的情有獨鐘:飽覽泉州秀色;游覽廣州,回到泉州;從泉州到鎮江、杭州、北京,回到泉州;從泉州啟程回國。

馬可·波羅和伊本·白圖泰都將泉州稱作世界第一大港與貿易中心。泉州也是當時的造船業中心。一系列的城門、道路、碼頭和橋梁構成的交通網絡,將泉州的內外區域連為一體,先進的造船術與航海術,又將海外貿易和港口經濟連為一體。那是泉州的高光時代,是歷史上的“泉州時代”,是世界海洋商貿引擎型港口的杰出典范。輝煌的歷史、發達的經濟、繁榮的貿易、包容的文化,為泉州留下眾多中外風格的建筑古跡、多元薈萃的聚落景觀、世所罕見的歷史遺存:開元寺、天后宮、清凈寺、關帝廟、真武廟、洛陽橋、江口碼頭、李贄故居、泉州府文廟、蘇廷玉故居、南外宗正司遺址、九日山祈風石刻群、中西合璧的番仔樓、燕尾脊的漢式古厝……每一段斷垣殘壁,都是歷史的痕跡;每一片灰磚青瓦,都落滿歷史的塵埃;每一座古寺佛塔,都散發歷史的華光。

真武廟山門(成冬冬拍攝).jpg

真武廟山門

“古城古樓古厝見,古街古巷古傳記,古塔古榕古佛寺,古樂古曲古早戲,古港古船古瓷器,古橋古碑古文字,古香古色古韻味?!薄@是泉州人的驕傲,史學界則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說法,誠不我欺也。

在泉州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能呈現泉州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是開元寺。開元寺山門石柱上懸掛的對聯“此地古稱佛國 滿街都是圣人”,為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記載了當時泉州佛教興盛和僧侶眾多的景象,弘一法師住錫泉州時重新題寫了對聯;大雄寶殿的中心及其中軸線,是泉州城的規劃原點和精神之軸;“三樹同根”的千年古桑四季常青;寺中東、西塔為我國現存最高的一對宋代石塔,代表13世紀中國石構建筑技藝的最高水平;寺內一石一柱蘊藏“海絲”印記,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在漫長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中,外來宗教文化在泉州融合共生。它們展現了泉州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文明的對話窗口,見證著泉州人卓越的發展智慧、開放的精神氣質、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包容的文化態度。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p>

千萬年來,堅硬的土地和廣袤的海洋,造就泉州人奔放、粗獷、進取、堅韌的品質。

從空中俯瞰,泉州這條“鯉魚”一路向東,“游”向壯闊的蔚藍色大海;陽光穿越云朵的縫隙,在海面上熱烈地迸射出萬道光芒,無邊無際的東南海域,明天又將翻開嶄新篇章,一個新的時代正乘風破浪而來。


不卡在线播放无码_嘿咻嘿咻高潮免费观看网站_2021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九九精品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