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陣

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雜志內容

三說小余

余劍飛是北京育翔小學的老師,在學校負責孩子們的課外科技課程,因為總是陪孩子們玩且長相年輕,所以四十多歲的大男人還是被大家喚作小余。小余中等偏瘦的身材,言談舉止間透著一股麻利、爽脆的勁頭,完完全全保持了一個小伙子做派。這樣的一個小余很適合在校園工作,二十余年間育人的環境為他提供了展示孝道、師德、獨門手藝的舞臺。


小余是孝子

小余深愛自己的父母,但他的表達與眾不同。為了保證全身心地侍奉病母,小余發誓終生不娶。盡管在多年的工作生活中多次遇到過令自己心儀的目標伴侶,但小余還是多次忍痛割愛,為了侍奉母親,也保全了自己的初心。

小余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而他的父母是隨祖上遷入北京的外鄉人。建國初期,首都建設亟須各方面人才,小余的姥爺郭楠先生與朱德總司令是老相識,兩人間還有著“一把餃子勺”的典故。在朱德總司令的邀請下,郭先生放棄了留居美國做教授的機會,攜全家回國效力。當時郭先生全家備受禮遇,但到小余出生時社會時局已發生了全面變化,親屬們已陸續離開國內,四散到海外。在北京唯有母親與小余相依為命,靠著母親幾十元的工資艱難度日,貧窮與歧視成為小余童年成長環境的底色。但母親教導小余,世界卻依然是美麗而色彩豐富的,為此,她總是想盡辦法創造各種條件讓小余多方面的感知、體驗真善美的事物,樂觀地面對人生、快樂的成長。悲苦的境遇可以折磨軀體,但磨練了人心意志,柔弱的母親為小余童蒙的靈魂培植了一顆倔強正直的種子,讓他即便在逆境中亦能挺起胸昂起頭。

至今小余每每思緒至此,不免唏噓感嘆,自己的付出比照母親對自己的愛只是九牛一毛。為此,小余發誓要用加倍的付出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除了日常的悉心照料,他利用寒暑假期帶著母親周游世界,完成了從亞洲東邊“奈良”一直到歐洲的最西邊“羅克角”的旅程。 每當小余看到旅游歷程被母親寫成圖文并茂的旅游日記,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正當小余雄心滿滿地規劃自己的“孝行天下”之旅時,2014年,小余母親突然罹患了癌癥。小余深深地陷入惶恐、茫然,甚至不知未來的路該怎么走。一次在就醫的間隙,母親問小余:“兒子,我還能再看看這個世界嗎?”小余果斷回答:“一定會的,我陪您?!毙∮嘈睦锩靼?,母親以為自己時日不多,非常留戀眼前與家人一起共度的生活,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與家人分享世間一切的美好事物……小余淚如雨下,對母親說:“哪怕一輩子不結婚,我都陪著您走到最后一刻?!毙∮噙@樣說了,也這樣做到了,現如今孑然一身。

(第一位置)DSC06661.jpg

在經過兩次手術放療后,小余母親病情穩定下來。5年后,在小余悉心的照料下,母親奇跡般戰勝了癌癥,但身體留下了諸多后遺癥。比如,手術切除了膀胱,填補了一個人造膀胱,上廁所時間很長,每次需要10-20分鐘,加之高血壓等一系列的老年病等。老話說:久病無孝子。在他人看來各種繁雜的護理難題足以令人抓狂,而小余卻不厭其煩、舉重若輕。在付出與陪伴中,小余悟透了一個道理:癌癥患者康復不但要精心的護理,更重要保持良好心態、愉悅的心情。為此,小余堅持給母親安排了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花活兒,小余自然是?;ɑ顑旱闹鹘?,母親的笑容對小余很重要,是他今生不可或缺的幸福。第六年末,小余逐步嘗試駕車帶母親短距旅游。七年后,帶著母親開始云游四方之旅,至今母親患癌10年了,每次旅行后,小余又能看到母親在為照片備注信息,撰寫一起同行的日記……


小余是位德才并重的老師

小余已獲得了教師副高職稱,他對現狀很滿意,對高品位的生活消費沒有興趣,也沒什么朋友,日常所需也一切就簡。簡單的生活讓他有空暇靜心下來,專心所愛、專注所事?;仡檹慕虤v程,小余認為,教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為學生搭建各種舞臺,充實課堂外的活動,并將德育貫穿于課外活動的方方面面,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學以致用,這是社會主義新時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著這種理念,小余多年來致力于“校園電視臺——這里是育翔”項目的打造,并小有成就。

2009年,在小余的倡導組織下,依托學?,F有資源組建了一個學生團隊,成員小記者、攝像師、主持人都是學生,小余作為培訓老師協助學生,開始為學校創建綜合性的校園電視臺。當時,北京市的中小學還沒有一個操作流程完整、主要由學生自主運作的校園電視臺。推出這樣一個項目是小余事業中的大手筆,其難度大、困難多是可想而知的。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沒有專項經費支持,但有小余的倔強,認準了對孩子們有益,決心一條道走下去。憑著這樣一股子勁兒,小余先學后練,再實踐。他多方請教曾從事過電視欄目制作的人,匯總經驗,摸索規律,不厭其煩……

(第三位置)DSC06631.jpg

“事再難,做則成。路再遠,行則至?!苯Y合學校情況和小學生固有的特點,經過對第一批次學生的精心培訓,小余在2011年向學校提交了電視臺欄目大綱和創建發展方案,適時開播了第一期校園電視臺節目——這里是育翔。首次試播只有15分鐘,欄目分為五塊內容:新聞實事、奇聞奇趣、旅行者、動畫聯映、歷史上的今天。節目制作播放全程主要由學生實施,全校震撼,反響良好。此后,項目的內容和時間持續拓展,演播次數由每個月播放2次增至4次(每周一升旗儀式后播放一次);五個欄目擴充至7個欄目,每期播放時間延長到45分鐘,其內容充分與教育教學結合,成為享譽育翔小學各校區且最深受師生擁戴的品牌活動,并被納入北京市校園電視臺聯盟,團隊的多名學生在市區獲獎,小余也被選為北京市教育專業評審委員會理事,獲得了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小余把事業做的得心應手的另一條重要經驗是師德。結合個人從教經歷,將師德踐行為頗具鄉情色彩的“服”理念。他認為對孩子的德育工作是否到位、見成效,可以用一個接地氣的“服”字表達,不是“治”服、不是“怕”服,應該是“敬服”,發自孩子內心的“尊敬佩服”。以老師的人格魅力,真心的關愛感動孩子,與孩子相互交心,相互理解,才能為德育目標打下基礎。一次,在學生制作電視節目的輔導課上,一個男孩子玩“彈弓槍”(用筷子制作的,對其他學生具有高度的危險性)。小余并未并在課堂上大聲批評他,也沒有把他的玩具直接沒收,而是找一個機會,悄悄制止他的行為,等到課后把他留下來談心,了解孩子為什么玩“彈弓槍”,并給他講危害程度,征得孩子同意,暫時替他保管玩具。然后,提出問題:“你是如何制作彈弓槍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讓學生找到答案后再來找老師取回玩具。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當學生明白其科學的原理,科學地認識到“彈弓槍”在公共場合的危害后,他會深深的領會做事情安全第一的道理,從而把所付出的努力用于正確的方向。道理簡單,教授過程卻是育人之道。這就是小余踐行的“敬服”。

從那以后,孩子經常主動找小余聊天,并告訴小余很多屬于他自己的小秘密。課堂上他精神百倍,面貌一新。


小余是位手藝獨到的草根兒玩家

小余的少兒時代是在胡同里度過的,所以他有在磚頭瓦縫里搜快樂、在荒草水坑間尋樂趣的本領?;B魚蟲是他“童樂園”中的“宿主”,缸、罐、籠、葫蘆等等則都是他操練宿主的法器。小余樂此不疲的與這些宿主、法器相伴相依,共度歲月,共享年華,直至成為一位地道的京城草根兒玩家,在多年的歷練中養成了兩手絕活。一是做紙盔甲,另一個是做鳥架子,現在他已把這兩個鐘愛的獨門技藝帶到了學校,變成了孩子們的課余摯愛。

小余非常喜歡鳥,在他童年的記憶里,小鳥是有靈性的,是能不受拘束在天空自由飛翔的。這正是童年的小余在窘迫的環境中最向往的境界。在凝視翱翔的小鳥時,他的思想能隨著小鳥放飛到天際,忘卻眼前的煩惱,放空所有的憂慮——小鳥是他童心中的神。他要盡力留住心中的神,所以他要為小鳥造精美的住所,讓它們永遠陪在他身邊。在擅長工藝的父親的指導下,小余勤學苦練,打下了扎實的制籠功底,加之二十余年間未曾擱置過,現在小余對工藝步驟已然熟穩于心,其所制作的鳥架古樸典雅,去繁就簡,屬于典型的明代風格。小余認為,在制作鳥架之前首先了解鳥的特性,站在鳥的視角去做適合的架子,而不能讓鳥來遷就架子,否則再精致的鳥架也流于匠氣。另外,不同種類的鳥適用什么鳥架是有講究的。比如,喜鵲、錫嘴、伯勞、壽帶等長尾巴的鳥就應該放在鳥架上,這樣它們的視野開闊,也免得被鳥籠折傷尾羽,鳥架沒有固定樣式,只要鳥愿意呆在上面,就是好作品。

小余制鳥架沿用的是傳統的榫卯構造,制作過程中注重細節。比如,拴鳥的鐵圈要大小適度,如果過粗會套不住鳥,過細容易勒爛鳥的腳或脖子,而且不能用膠皮(透氣性差),最好用羊皮作墊子;鳥桿上要纏一圈線,如此不僅能增大鳥站立時與桿的摩擦力,還能防止鳥的爪抓破表面;木桿兩邊的支架上要開槽道,能放食罐和水罐,還能夾住蘋果、梨等水果,給鳥改善伙食、增加營養;刷漆要一遍到底,不能上下反復刷,以免造成漆色不平,多次上色的時候,要按照渲染工筆畫的方式,一層一層壓制。諸如此類種種細節,小余精益求精,每做一個鳥架,往往需要半個月甚至更久,直至他覺得一切都滿意了才算完成。

參加工作以后,小余就陸續把養的鳥放飛了,讓它們展翅天宇,回歸自然,即使是摯愛,也要忍痛割愛。如今,陪伴小余的是一個個空蕩蕩的鳥架,他沒有絲毫遺憾,而是心生感激——放飛了神,卻留下了傳統制作的技法。因愛所得,非常滿足!

(第二位置)DSC07502.jpg

作為玩家,除了制作鳥架子,小余還掌握一門制作紙盔甲的絕技。一提到盔甲,人們大都認為其質地應是金屬或皮革。但顛覆性的史實是,在宋、明兩朝就已經以紙盔甲用于實戰。南宋年間,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州時,上奏折稱:“所有本寨軍器都稍足備,但水軍所需者紙甲。今本寨乃有鐵甲百副,今當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軍換易紙甲?!泵鬈娍箵糍量軙r,也使用了紙甲,茅元儀的《武備志》道:“天雨地濕,鐵甲易生金肅爛,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賊率用火銃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鉛子俱能洞入,且體重難久。今擇其利者,步兵性有輯甲,用輯布不等。若紙綿俱薄,則箭亦可入,無論鉛子。今需厚一寸用綿密輯,可長至膝?!?/p>

小余制作的紙鎧甲具有很好的防護性,且質量輕,遇水不散。在常態環境下,測試2厘米厚度紙質甲,以30磅的弓射箭,在15-30米的距離,箭不能穿透紙鎧甲,部分測試的箭接觸即被彈開;用裁紙的鍘刀測試,紙鎧甲堅韌難破。提起小余的這門手藝,絕對是個傳奇。孩童時代的他有小鳥般翱翔的夙愿,更有披堅執銳、馳騁疆場的雄心。在母親的支持下,小余得到了一個傳承絕技的機會,他有幸得到了兩位老先生的真傳秘笈。據小余回憶,兩位老先生一位姓金,一位姓汪,金老先生是滿族正黃旗,汪老先生是漢族且學識廣博。小余從10歲開始在金、汪二老的指導下,制作兩種鎧甲,一種是普通札甲,一種是紙盔甲??上У氖?,兩位老先生過早的離世,中斷了小余的傳承之路,這門手藝沒學精透。小余謙稱,自己也只學了一個皮毛,手藝還需積淀打磨。而實際情況是,他不但能制作出金屬質感外觀的紙盔甲,還把制作紙盔甲的方法進行了拓展。在教學中用此技藝教孩子們制作花瓶、小家具等工藝作品。

多年以來,小余在課堂上設置的內容涉及鳥架、毛猴、紙盔甲等多項老北京手工藝品的制作。講臺上小余侃侃而談,講臺下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用牙簽、硬紙板、木棍、線等簡單工具做出了各類鐘愛的物品。每當此時,小余都倍感自豪,作為教學的延伸和有意義的補充,讓孩子們除了學習課堂的知識外,掌握一些有趣的知識技能,就像教育家杜威所說:“教育即生活”。

三說小余:他是一位講師德、重孝道、身懷技藝的好老師!


不卡在线播放无码_嘿咻嘿咻高潮免费观看网站_2021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九九精品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