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上下越千年

晉江市第十三屆南音演唱節
一位深諳南音的先人如是說:“南音者,國之粹,樂之宗,始肇于宮闈,繼播于閭閻,植根于閩南,花開于海外,上下越千年,遐邇數萬里?!?nbsp;
福建南音發源于泉州。南音有很多別稱,如“南管”“南曲”“南樂”“弦管”“五音”“朗君樂”“朗君唱”等等。從前,泉州人慣用“弦管”稱之。這顯然是受到古人的影響,如唐人有“朝成一詞,夕入弦管”的寫照。五代時,詹敦仁《遷泉州留侯招游郡圃》詩中就有“千家羅綺管弦鳴”句。將南音樂友稱為“弦友”“弦管伴”,則是古意今用的稱呼,十分親切。然而當今已經很少有人使用南音別稱,特別是泉州南音“申遺”成功之后,均以“南音”正名。借以突出南音的演唱功能(“弦管”只是器樂的代稱)。因此,海內與海外的所有的南音社團也都稱為“某某南音社”。
泉州南音的發展,與其廣泛地向海外流播有著密切的關系。
到了唐中葉,泉州的港市與西亞各國的海上交通漸趨活躍。東南一帶及泉屬各縣所產的絲綢、陶瓷等傳統手工業品,也源源不斷地輸往西亞各國,開始出現了“海上絲綢之路”,并逐漸代替了自西漢以來由長安西北通往西域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泉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港,呈現一派“市井十洲人,執玉來朝遠,還珠入貢頻”的初盛景象。唐時,從海外航達泉州,進行貿易與文化交流,最早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東南亞人。建于垂拱二年(686)的泉州開元寺,其建筑藝術、浮石雕刻以及反彈琵琶的飛天樂伎,是唐代福建和印度文化交流的史跡。而遠航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泉州海商,則出口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特產,并帶去了當地人喜愛的彩繡和中藥,而先進的造船技術、指南針,則成為文化交流和技術交流的主要項目。當然,當時南音尚未成型,當地人只能從中國船員用閩南語的哼唱中聽到南音的先聲。

晉江市第十四屆南音演唱節
迨至明朝鄭和從泉州出發第五次下西洋時,已有泉州南音樂師隨同出國。行前鄭和曾到九日山舉行祈風儀式,有詩為證:“旭日出頭風動處,繁弦管急展云旗?!睆摹胺毕夜芗薄笨磥?,這支樂隊小有規模,是鄭和行使外交禮儀的一支樂隊。據《廈門志》載:“這些樂師和一些閩南籍士兵有不少后來留居馬來半島?!彼麄冏匀欢坏匕涯弦魩У搅笋R來半島。然而他們畢竟人數不多,還不可能形成傳播南音的主流。
很顯然,南音的廣泛傳播,是隨著所謂的移民潮的大量華僑下南洋而興起的。以僑鄉晉江為例,晉江華僑下南洋,當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及近現代。據《晉江華僑志》載:“晉江人民的出國,在不同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原因,可概括為:因經商而流寓海外,因貧困而出國謀生,因戰亂災荒而逃居異邦,因遭受誘騙擄掠而成為‘契約華工’……”無論何種原因,這些背井離鄉去國者,但凡原來是南音弦友,大都會帶上南音曲譜和弦管樂器,以期在工余時可以唱南音,自娛自樂,撫慰鄉愁。后來,他鄉覓知音,弦友越來越多,于是紛紛成立了南音社,漸成氣候,風靡一時。
早期出洋的晉江華僑,多數集中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亞,如蘇門答臘、爪哇、柔佛、馬六甲、呂宋等口岸,其中以菲律賓為最多,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次之。南音活動最為活躍也是這幾個國家,菲律賓的國風朗君社、金蘭朗君社,都是歷史悠久的比較有名的南音社。新加坡的橫云閣、錦華閣、云廬南音社和湘靈音樂社,也都是聲震遐邇的南音社。所有這些海外南音社,不僅在本地開展演唱活動,而且經常同祖國的兩岸三地的南音社一起舉行南音大會唱。

南音演奏者
1982年元宵節,泉州舉辦了海內外南音大會,來自海內外的數以百計的弦友“共一輪明月,唱百代鄉音”,盛況空前,春意盎然。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特地從省城來到泉州,與海內外南音弦友一起歡度元宵節,共襄盛舉,并即興題詩祝賀。詩云:“南音生南國,曲曲寄深情。海外尋故舊,鯉城有知音?!?/p>
當時,福建電影制片廠遵照項南的指示,正在泉州拍攝《福建風光》,編導見到項南的題詩十分欣喜,想將此詩譜曲、演唱,作為影片的插曲。經請示項南,他欣然允許。于是該片編導即請泉州市資深音樂工作者陳梅生作曲(南音),并請晉江著名南音傳承人、時任晉江木偶劇團團長蘇統謀組織演唱班子,到電影廠錄音。演唱者陳麗娟系藝壇新秀,她唱這支題為《知音》的南音特別動聽。當項南來電影廠審片時,聽到她的歌聲那么動聽,十分贊許。他更為泉州獨特的風情、風光贊不絕口。認為這部《福建風光》拍得好!他說:“我看這一炮一定打得響!”果然,當年在黃山舉辦的國際旅游節宣傳片展映,國家旅游局推送的《福建風貌》(即《福建風光》的英語版)獲得優秀影片獎。
時光如白駒過隙,當年的泉州演唱大會距今已有40年了。40 年來,蘇統謀一如既往地“泡在南音里”,研究南音,演唱南音,傳承南音。幾十年如一日地孜孜不倦地研究南音,為南音新編《弦管曲譜大全》《弦管古曲選集》共13 部。蘇統謀除了潛心研究南音,著力于編纂南音古曲之外,他還發起成立晉江南音協會,設館授徒,不遺余力地傳承南音。

演唱晉江南音
蘇統謀是泉州南音申報“人類口頭及非物遺產代表作”專家組成員。泉州市南音成功“申遺”,蘇統謀功不可沒!
由于蘇統謀對傳承南音的杰出貢獻,于2020年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稱號。
著名僑鄉晉江市的南音活動向來十分活躍。從鄉村到城鎮,幾乎都有南音社。近年來,更有“南音進學?!保ㄖ行W),在音樂課開設南音課,教習南音,或彈奏弦管,或演唱南曲。使古雅的南音伴隨著瑯瑯書聲,濡染孩子們的心靈。
現在,晉江除了有南音協會,還成立了南音藝術團。該團的節目一改南音的坐唱的靜態為動態——糅合著舞臺表演和戲劇表演,這樣的演唱形式更加生動,更加為人們所喜聞樂見。這是在南音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創新。
晉江市文化館每年中秋節、春節、元宵節都組織群眾性的南音演唱活動,平時也不定期地舉行南音專場音樂。而更大規模的南音演唱大會,迄今已經舉辦了數十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