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就醫記
由于一個意外,使我獲得了在黑山共和國就醫的機會,而這段不同尋常的插曲在我的人生經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故事發生在2019年4月末,我與幾位朋友去巴爾干地區觀光,先后游覽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南斯拉夫等國,最后一站到達黑山共和國。
那天在去往黑山共和國(以下均簡稱黑山)杜米托爾國家公園的路上,天空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山道兩旁“千樹萬樹梨花開”。為我們開車的司機說:我們遇上了當地罕見的“夏日雪”。杜米托爾國家公園是黑山唯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護的自然景區。我手舉相機不停地拍攝園內的松林、綠色的植物、被大雪壓彎了的樹梢、曲折蜿蜒的峽谷奇觀、若隱若現層巒疊嶂的山峰、波瀾洶涌的河流。多變的地中海氣候形成的美麗風景,讓我陶醉于夢幻般的白色世界里,忘記了腳下泥滑的陡坡,一個出溜兒摔了個四腳朝天,腰部磕到一塊石頭上,受傷的地方恰在三年前我做腰椎間盤手術的位置?!鞍选钡慕新曮@動了正在身邊拍攝的朋友,他們圍過來將我慢慢扶起,拍打著粘在我身上的雪花。受傷的腰部疼痛難忍,每邁一步都感覺格外費勁,力不從心。我將隨身攜帶的止痛膏貼在腰部,隊友們幫我用護腰圍固定住受傷部位,并堅持要背著我回到車內。大家的愛心讓平時愛說愛笑的我眼淚奪眶而出,深為我影響到大家的游覽時間和行程感到內疚。

酒店經理與店員小哥在急診骨科診室外等候
摔傷后的我開始緊張,人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上哪兒去就醫?離旅行結束回國還有好幾天時間能不能挺得???猶豫片刻后我打電話給曾為我做手術的醫生曹主任。他建議:如果有條件還是去當地醫院拍個片子或者做個CT影像檢查,主要是看看有沒有造成壓縮性骨折,如出現了骨折需要在當地醫院進行及時處置,若無骨折可回國后再治療休養。
我們的導游兼領隊姓潘,別看是位才30歲出頭女同志,但精明能干,行程安排細致周到,表達能力也很強,深受團隊人喜愛。她當即把我意外摔傷情況報告了國內投保公司,然后告訴我可以去我們所住酒店附近的一所醫院去就醫。
潘導攙扶著我回到酒店,正在為如何去就醫犯愁,不料,酒店經理見此情形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示意我和潘導稍等。他很快就開來了一輛轎車,親自駕車送我們直奔普列夫利亞綜合醫院,還特意帶來一位即懂英語又懂塞爾維亞語和黑山語的酒店員工。
急診室內有兩名醫生、一名護士,見到我們,立即迎上前詢問;“誰是病人?什么地方不舒服?哪里受傷了?”我和潘導聽不懂當地的語言,酒店的那位小哥用英語翻譯給潘導,潘導再用中文講給我。護士知道我是病人后,快速地將我扶上了診床。醫生解下了我的護腰圍,揭下了貼在腰部的止痛膏,開始檢查我受傷的部位,還不時地問我她觸碰到的地方疼不疼。經過反復查看,醫生讓我下床,請我坐到桌前出示一下護照,然后將我的護照信息、受傷經過錄入到電腦系統中。填寫好急診接診日志,醫生讓我去急診骨科就醫。護士告訴我預檢分診醫事服務費23歐元,需用現金支付,不支持信用卡刷卡,問我是否同意?我點了點頭將錢直接交給了護士。一會兒,護士遞給我一張收據和費用明細清單,她說醫院對外國人收費標準比當地居民收費標準略高,本地居民在公立醫院看病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的。
黑山接診流程與我們國內有所不同,國內就醫患者是先分診后檢查,先付費后就醫。而在黑山是患者先檢查后分診,先看病后付費,這樣的接診流程減少和節省了患者、家屬辦理掛號交費手續的時間,使病人可以得到快速救治和處置。
經過預檢分診處置,我被轉到急診骨科就醫。順著護士手指的方向,我去尋找骨科病房樓。醫院面積不大,但環境優雅,干凈整潔,非常安靜,院內小路兩側綠樹上掛著積雪,五、六棟灰白相間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院內的布局與我國醫院大不相同,看上去更像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的療養院。
急診骨科診室與病房在同一棟樓,病房的大門與診室相鄰,我推門進去醫生正在給其他患者看病,護士很有禮貌地微笑著用手指了指門外,意思是讓我在門外等候,待處理完病人會出來叫我。我坐在等候椅上四處張望,看到酒店經理與店員小哥在走廊里聊天,說著我聽不懂的塞爾維亞語。病房門正對著樓道,不時地有人站在門前透過窗子向里張望,他們不按門鈴,更不敲門,也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站在外邊安心等候,令我很好奇。過了許久,見到樓道里面有人朝外邊揮手,外面等候的人才邁步走進去。開門人和進門人熱烈地相互擁抱親吻。噢!原來是病人家屬來探視。

從家趕來的放射科醫生
終于輪到我就診啦,醫生見我是中國人非常友好,他檢查完我的傷勢后,吩咐護士電話通知已經下班回家的放射科醫生來給我做CT檢查,醫生還夸贊我受傷后還這么樂觀、開朗、堅強以微笑面對,腰部應急處置固定做得好,對腰部起到了保護性作用。醫生和護士聽我也曾在醫院工作特意與我合影留念。

骨科主任在診斷報告上簽字
此時已是當地時間晚上七點多鐘了,放射科醫生特意從家趕來為我做CT掃描檢查,剛才為我看病的醫生也站在CT屏幕前。目不轉盯地觀看CT屏幕掃描,并不停地與放射科醫生交流。大約半個小時后,等我再回到骨科診室時,CT檢查的放射片已在骨科大夫的手中。他手指燈箱內懸掛的CT片,為我講解CT檢查結果,從上至下,由外至內,由前至后,由大至小,包括病變的分布位置、邊緣、密度及周圍組織的關系等,細細道來,無微不至,并結合CT掃描報告和骨科主任會診結果,出具了詳細的診斷報告:結論是未見壓縮性骨折。
由于醫用塞爾維亞語轉換成英語專業性太強,翻譯難度大,隨同而來的酒店小哥和潘導一邊上網查詢,一邊給我和醫生來回解釋。
我提出:“給我開點止痛藥吧醫生?!?/p>
“NO、NO你不需要吃藥治療,腰部傷痛很快就能得到恢復?!贬t生反復說。如果是國內醫生一定會開一些像扶他林之類口服藥或外用止痛藥,而這位洋大夫就是堅持說不需用藥,使我對他的話半信半疑。但說來也怪,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醫生堅定的語氣觸動了我,突然間感覺腰也不太疼了,步子也敢邁了。
我曾在國內三甲醫院從事過多年管理工作,就做CT、核磁這類大型檢查而言,需要提前預約,而且接診醫生是不會直接到現場看核磁、CT掃描的?,F實的做法是:接診大夫只管開單子,放射科醫生只管拍照,看片子的醫生只管出報告,最后才輪到最初的接診醫生看報告。各個環節不是環環相扣而是相互脫節,而且每個環節之間幾乎都會相隔數日才能完成。對廣大患者,特別是急癥患者很可能貽誤時機,給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而在黑山醫生是結合現場看CT掃描,直接出具片子,出具報告,直接診斷,直接出治療方案,當場一次性完成,及時找出病因對癥施治,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黑山醫院的做法更加便捷有利于治病救人,值得我國的同行借鑒。據了解,如今國內有些醫療機構也開通了預檢分診綠色通道,可把CT、核磁等大型檢查內容結果直接反饋到接診醫生工作站。
結束了巴爾干之行,經過七個小時的飛行回到國內。我再次做了CT復查,檢查結果與黑山醫生開出的診斷相符,腰部損傷沒有再擴展,病情逐漸好轉,看來黑山醫生“關于不吃藥,不過度治療,慢慢恢復”的叮囑是正確的,這一點在我身上得到了驗證。
在黑山近三個小時的就醫經歷雖然短暫,但當地醫生對病人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精湛的醫療技術,護士面對面的熱心服務,六十開外的酒店經理三個小時的耐心陪同,以及翻譯小哥和潘導的悉心幫助倍感溫暖,無不使我記憶猶新,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