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春節掠影

游客在武吉士街采購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在新加坡公民人口中,四分之三為華人。在本地公民中(包含本國公民及永久居民),華裔占76.2%,主要來自廣東、福建、海南等。多少代華族移民一直固守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習俗,因而對于華族的傳統節日尤為重視。
華族的農歷新年(春節)被官方定為兩天公共假期。
每年的圣誕節一過,這個花園大都市的大街小巷和商業區便緊鑼密鼓地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到處是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而早年華人聚居地牛車水更是最大的年貨市場,中國各地的春節食品和花卉幾乎都能買到。新年期間,到這里購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等傳統的新年歌曲,好不熱鬧。
新加坡華人對農歷新年這一中華傳統節日與習俗的固守和尊崇,以及每年豐富多彩的慶?;顒?,讓我這個常年旅居新加坡的北京人倍感親切,這些活動同樣也給無數來新加坡工作、學習的中國人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與慰藉。
每年的農歷新年之前,新加坡華人都會將住家徹底打掃干凈。同時,會購買各種新年飾品,如財神、門神和春聯等,也會到花店仔細挑選自己喜愛的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樹、象征開運聚財的開運竹、具有吉祥與發財之意的菊花、象征財源滾滾的金錢樹等。
在除夕之夜,最重要的當屬全家吃團圓飯。對于旅居獅城的中國人,還有一個特別值得高興的事就是,這些年,新加坡電視頻道增添了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四國際頻道,讓春節暫時不能回國的中國人可以盡情地觀看豐富多彩的央視春晚節目,一解思鄉之愁。
在新春期間,華人依然保留走親戚、互道吉祥的習慣。大年初一,兒子兒媳和孫子輩都要向父母和爺爺奶奶拜年,女兒女婿和外孫輩則是初二上門道賀。新加坡華人因為覺得初三拜年不吉利,所以向親友拜年的活動只到初二為止。當然,按照規定,新加坡的春節只放假兩天。所以,初三上班或上學時,人們還是會相互拜年。
每當農歷新年臨近,新加坡華人都會到附近銀行換取面值為2新元到50新元不等的新鈔,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間,裝入印有圖案及寫有吉祥祝愿詞的紅包之中,再分送給自己的兒孫或其他前來拜年的孩子,壓歲錢從2新元、6新元、8新元、10新元、20新元、50新元不等。從壓歲錢的金額來看,新加坡的壓歲錢基本是象征性的。
在發紅包的習俗里,新加坡的規矩與中國略有不同:中國人是工作之后就不再接受長輩和家人的紅包,而新加坡人則是以結婚與否作為界定,凡是已婚者,就有具備派發紅包的“權力”和“資格”。因此,已婚的弟弟給未婚的姐姐送新年紅包是很正常的。沒有結婚的年輕人不用給孩子紅包。
當然除了紅包外,人們也會送一些諸如寓意大吉大利的柑橘水果與花卉等。通常,大人小孩都會“穿新衣,戴新帽”,并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主人也要回贈給客人兩個柑橘,新加坡人俗稱“換橘子”。 故而,農歷新年期間,來自中國福建漳州、泉州的蘆柑大受歡迎。
在新加坡過農歷新年,你絕對不可以錯過非常具有本地特色的習俗——“撈魚生”。何謂“撈魚生”呢?“魚生”是東南亞的特色新春菜式,以生魚條為主要食材,配上各色蔬菜絲和水果絲,加上花生腰果等干果增添富貴之氣,撒上白芝麻、五香粉和胡椒粉等調味而成。魚生都要有富貴、吉祥等能帶來好兆頭的說詞,比如“發財魚生”、“鴻運魚生”、“富貴魚生”、“興旺魚生”等。在吃的時候,大家一邊用筷子將各種美味高高挑起,一邊大聲的說“撈起!撈起!撈個風生水起!”借著“撈喜”的諧音,表達期待新年事業發達、好運連連之意。而且挑起的魚生越高,越表示來年能步步高升,將美味的魚生高高地撈起,定能討個好彩頭,在即將到來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武吉士是新加坡最大的購物步行街
在農歷新年的傳統慶?;顒又?,舞龍舞獅可謂新加坡過大年,慶元宵的重頭戲。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從春節到元宵燈節,許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龍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力的象征。人們在喜慶日子里用舞龍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舞龍的主要道具是“龍”。龍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龍、十一節龍、十三節龍,多者可達二十九節。十五節以上的龍就比較笨重,不宜舞動,主要是用來觀賞,這種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內燃蠟燭或油燈,夜間表演十分壯觀。同樣,人們也會用舞獅來祈禱獅子的保佑。獅子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時變作神話,一時拉上歷史,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
新加坡的農歷新年慶典活動已經有了多年的規范化程式。每年的農歷新年慶典活動,都是以牛車水(China Town 新加坡唐人街)亮燈儀式拉開序幕。牛車水農歷新年亮燈儀式到今年已經邁入了第21個年頭。2022年虎年,疫情防控非常嚴格的時期,牛車水亮燈依然,給國人帶來新的希望。2022年1月7日晚,牛車水新年燈飾如期亮起。300多個燈飾綻放光彩,點亮牛車水各個街頭,絢麗燈飾照亮新橋路、余東璇街以及橋南路。
另外,在牛車水閑庭信步、開心購貨的同時,還可以在唐城坊 (Chinatown Point) 廣場,從高掛在牛車水許愿樹上的 “許愿卡”中挑一張寫下自己的新年愿望,讓自己的新年愿望成真。而每張許愿卡需以 2 新元捐款購下,善款全數捐給牛車水金聲社區發展福利基金,用于主辦社區活動來幫助貧困年長者與低收入家庭。
當然,人們在游玩、購物、品嘗美食、做善事之余,還可以線上瀏覽 “Chinatown Festivals”(牛車水農歷新年慶?;顒樱┥缃幻襟w專頁 ,登錄各種虛擬游戲、競賽和線上工作坊,還有機會贏取優惠券等豐富獎品。從 “歌臺” 演出、糕餅制作課程到年菜烹飪工作坊等節慶活動,人們都可以和親朋好友居家參與,共享佳節。這種虛擬與現實的結合,更增添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與牛車水的新年亮燈同樣吸引人們的便是自 1987 年起,一年一度的新加坡的傳統節目“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動。這個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迎春活動,每年都以中國的某個地區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不同省市,以及世界其他華人地區的表演團體,呈現精彩紛呈的節目。璀璨奪目的彩燈在“春到河畔”閃亮登場,照耀著濱海灣浮動舞臺。這些彩燈是由能工巧匠現場制作的,其中包括最經典的18米高的財神爺及十二生肖。其間,熱鬧非凡的街頭表演、購物、傳統工藝品現場制作環節,以及來自中國各地以及獅城本地的傳統美食吸引了數萬游客和本地居民。而燈籠和華人農歷新年間人們最喜歡的煙花、游樂乘騎活動和嘉年華游戲、猜燈謎等各式好玩的活動,更讓周邊地區充滿了濃郁的年味,讓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到新加坡華人新年的熱鬧氣氛。

牛車水中心大道邊的東北餐館

裕華國貨推出的新年禮籃
在花燈錦簇、人頭攢動的春到河畔慶典中,來自新加坡當地和其他國家的知名表演團體輪番上陣,在濱海灣每晚持續為人們呈現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表演。
于此同時,由新加坡政府精心打造的濱海灣花園,更是自然愛好者和嶄露頭角的園藝師們施展才藝的盛地。每年不同的傳統節日期間,濱海灣花園都會為游客呈現豐富多彩的觀展項目。
特別是春節期間的濱海灣花園舉辦的“大麗花之夢”攜手“春到河畔”新春花展,絢麗繽紛、熱鬧溫馨,更是讓人們流連忘返。展區利用優雅的亭臺樓閣、旋轉水車和長達40米、掛滿紅燈籠的拱道,打造華麗的景觀。展場布滿了約2000株大麗花,將節日氣氛烘托得喜氣洋洋。這種大麗花是世界名花之一,原產于墨西哥,墨西哥人把它視為大方、富麗的象征,并尊為國花。除了大麗花作為主角,同樣也陪襯了象征吉祥的植物,如水仙花、蘭花和菊花等,現場還有喜氣的紅燈籠、小老虎、福袋、春聯等裝飾,洋溢著新春的氣氛。
從充滿儀式感的牛車水新年亮燈,到花樣翻新體驗感十足的春到河畔,樂在其中的國人與游客,還會繼續領略農歷新年的另一個觀賞性十足的重頭戲——妝藝大游行。據說當年舉辦妝藝大游行的初衷也正是因為本地政府對燃放鞭炮以驅邪的春節傳統習俗下了禁令,因此改而以同樣喧嘩熱鬧的 “妝藝大游行” 取而代之。這是以舞蹈、音樂、巨型彩車、舞獅和舞龍等方式呈獻嘉年華會式的盛大游行。該游行是由新加坡人民協會主辦,于每年農歷新年第二周的周末舉行。帶上奇異的面具、畫上鮮艷彩妝的表演者,將熱情地獻上精心準備的表演,釋放歡樂與激情,與新加坡人和游客一同歡慶春節。這個類似于大型狂歡節的街頭游行中,您可以觀賞到花團錦簇的花車、上下翻騰的舞龍舞獅、驚險刺激的吞火表演、神秘詭異的魔術和火辣的舞蹈等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這些新加坡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眾多表演者,團結一心,激情奔放,不僅以最活潑的方式生動展示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的傳統特色,更為人們展現了多元種族、多元文化之間的和睦共處的精彩盛況。
舊時過年,人們以豐富多彩的年畫裝飾住家,為家人祈福納祥。為此,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祈福迎祥說年畫”特展,展出了從清朝至1980年代中國不同省份的年畫,讓人們從中了解各種風俗。同時,也展出取材于年畫的當代藝術,從而讓傳統藝術有了新的詮釋。這次供人們觀賞的68件展品出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典藏與私人收藏。展場還特地設置了互動數碼熒幕,人們通過點擊就可以觀賞和了解中國20個省份的年畫風格、制作方法與特色。
如果農歷新年期間,您恰好身在新加坡,我相信您一定會在這些趣味橫生、多姿多彩的慶典活動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更能切身感受到中華文化和傳統習俗給人們帶來的歡愉與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