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書善本不自許——追憶卡明斯基
2022年八月下旬,我們一行四人北京出差中途遭遇“健康寶”彈窗,時空有可能與新冠疫區交集,滯留賓館核檢觀察一周。讀書翻報之余,也瞄一瞄電視和手機,“送別”,維也納張宏濱老師朋友圈如此開篇的一段十幾秒影像,凄婉傷感,心中疑懼,哪位親友離世呢?過兩天再看,訂閱“奧國那些事”公眾號上刊發了懷念奧中友協原常務副主席格爾特·卡明斯基教授的文章,果真是張老師夫君愛人突然仙逝,驚愕復悲傷,天行物化,木壞山頹,凄斷不堪聽。

卡明斯基教授上世紀70年代在長城
追思會上,奧中友協現任主席、曾任奧地利議長和總統的菲舍爾,作為相識半個多世紀的摯友同好,稱贊教授奧、中、美三國高校的格爾特博士作為中國問題杰出專家,堪稱奧中友協的引擎和心臟。中國駐奧地利大使李曉駟、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王群、維也納市長和議長以及奧中友協會員、生前友好近300人出席悼念典禮。閱覽長長的唁電和發言,幾位相識相知的友人同行一一出言有章、痛切陳情:陳艷女士代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德語部、奧地利巴克帕(Bacopa Verlag)出版社發行人瓦爾特·菲林格先生列出了書單,德國波恩大學榮休教授沃爾夫岡·顧彬現場演講堪稱一篇絕妙散文,讓我浮想起與他們詩文交往的難忘情景。
2015年春夏之間,應菲林格邀請,出版集團同意我赴奧地利訪問交流了三個月,在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王靜院長熱心聯絡下,89天一直居住在卡教授及張老師辦公駐所樓上,切身體驗親近感受和睦,成了他們的近鄰和房客。正如奧地利駐中國大使館發布的訃告所稱:“早在1971年成立‘奧中友好協會’時,他就將自己非凡的創造力和專業知識奉獻給了發展和維護奧中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和政治關系。在奧中友協和奧地利中國與東南亞研究所的學術框架內,卡明斯基教授在奧地利建立了現代的、跨學科的中國研究,以及關于中國詳實可靠的信息基礎,促成了與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合作。在他身后留下了一個無與倫比、沒有人可以填補的空白!”幾十年間,不計其數地訪華,結交朋友,研究問題,聚焦東方,卡教授撰寫、主持的中國主題圖書有八九十種之多。菲林格社長也是2015年與他訂交,七年當中為卡教授出版了八本書,包括厚達千頁以上的高文巨冊《1624—2016年:圖解奧中關系史》,還有他最后這本批駁否定曲解我們的《中國與“黃禍”》,去世前兩個月與大家見面的“天鵝之歌”。
身材魁岸、容儀溫偉,卡教授總是笑容可掬,和藹雍閑,以不疾不徐的漢語普通話和我交流對談。無論是去研究所拜見,或是樓中偶遇,還是一同外出參加活動或會友聚餐,穩健中從不茍且,親和里自帶莊重,亦師亦友的他并不在意頭銜禮數,我卻一直不習慣眾人慣稱的“老卡”,當面背后從來都是尊其為教授。教授夫人宏濱老師秀外慧中,干練爽朗,當年作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和研究生中之佼佼者,畢業后分配到文化部。倆人的孩子西奧·卡明斯基(中文名天佑)子承父業,當時正就讀于維也納大學法律專業。如今相夫教子之余,張老師出任奧中友協副秘書長,仍忙碌著中奧文旅交流諸多事宜,每日里業務井井有條,還時不時為我們包餃子、捎些甜點蛋糕,以解思鄉愁緒,帶來家的溫馨。

卡明斯基的中文老師徐芝秀
卡教授伉儷邀請我們出席過兩次展覽,集中向觀眾同胞講解他收藏的中國器物、服裝、工藝美術品之類,然后以當地美食款待嘉賓。赴多瑙河上游克萊姆市集中展示中國各地農民畫那一場,題材之豐富,風格之多樣,與國內的專題陳列相比竟然毫不遜色。中國駐奧使館文化參贊和中國文聯兩位代表專程趕赴出席,同時祝賀其編選的《中國農民畫》一書首發。櫻花飄紅,春風十里,在此地工作的教授女兒安吉拉·卡明斯基博士與大家同路返回,沿途勝景,畫中人物,賞玩者無不留下美好印象。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卡教授而立之年時首度來到中國,曾經受到鄧小平三次接見。環顧其辦公室內,郭沫若的手書詩卷、楚圖南的書法題詞,名人大作之外,他還特別喜歡來自草根民間的日用品,這些活生生的物件家什,是收藏和研究對象,更成為境外普及中國民俗的具體又實在的抓手觸媒。2019年,卡教授獲得“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實至名歸。此項殊榮的遴選面向國內知名人士、海外華僑華人、外國友人和團體機構,當年共同受獎者還包括致力京劇國際化的美國學者魏莉莎、敦煌守護者樊錦詩、中國女排教練郎平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頒獎晚會現場,卡教授登臺時背景屏幕三行大字概括精當、過目難忘:“深耕中國文化/心系中奧友誼/中奧友好的鋪路人?!弊詈蠛嫌皶r,樊錦詩和卡明斯基兩位先生并排挨著,捧起獎杯站立一處。
看書,聊書,與卡教授見面的最大主題和興趣正在于此。研究所串連的幾間房子中,高大書架擺放著各個語種多門學科相關資料,時政、法律、歷史,不同國別地域的出版物參差錯落,烘托著東亞和中國主題,駁雜能發現我兒時讀過的北京玩具廠推出的識字卡片。李曉駟大使參觀時的感受頗有代表性:研究所幾乎成了圖書館、博物館。在維也納大學圖書館和書店中經常發現的中外珍稀版本,也是我們交流的話題,比如各級政協組織的文史資料叢書,胡愈之主持的1938年版《魯迅全集》,奧漢學家蘿陶詩翻譯的《聊齋志異選》??ń淌谫浰偷臐h語畫冊、雙語對照讀物,以及他個人撰著作品,其中一本《苦樂人生》觸發接通了我20年前的印象,歲月難忘,值得記憶,卡教授在扉頁上如此落筆,瞬間拉近了彼此間書緣情誼。
副標題為“奧地利姑娘瓦格納和中國警官杜承榮的愛情故事”這本書,令卡明斯基在學者、社會活動家身份基礎上又頂戴了作家桂冠。采訪調查,實地踏勘,潛心寫作,并在兩國間奔波解決主人公生前身后諸多難題,先后發行德語漢語版本,藉此拍攝紀錄片故事片在電視影院播放,又成為烘托1995年9月奧地利總統訪華時的重頭戲。托馬斯·克萊斯蒂爾總統抵達北京當天,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個小時的這部片子。當年我正在遼寧臺編輯電視節目《環球掠影》,同事為《中國紀錄片》欄目剪片子,浙江臺報送的《嫁給中國》內容感人,部里各位紛紛傳看,情節始終銘記。上世紀30年代初,英俊的浙江杜警官赴維也納進修培訓治安學兩年,滑冰場上與15歲漂亮少女格特魯德·瓦格納結識相戀,后來倆人在中國成家立業,養育了二子三女。動蕩時局里顛簸不定,東陽湖滄幾十年鄉村生活,瓦格納成為地道的中式賢妻良母華知萍,直到丈夫去世后的1990年,離開故土56年的她才重返家鄉探望親人。記錄平凡又偉大的曠世之戀,卡教授和奧中友協揮筆而就的重彩濃墨,堪稱中奧文化交流的杰出案例、經典范本。1997年6月,卡明斯基教授與瓦格納母子在維城出席了此書首發式,并與當地僑領魯家賢等人赴霍夫堡總統府,拜訪了克萊斯蒂爾總統。瓦格納向來自維城同一區的總統老鄉當場贈送了東陽木雕“九龍戲珠”。惜之中奧2003年以此為原型合拍的電影《芬妮的微笑》公映時,另一位主人公88歲的瓦格納也離開了世間,未能目睹銀幕上的自己和老友親朋。影視易逝,紙壽千年,該部紀實文學中文版在北京印行多年,市場上已經不易淘換著原版原書??ń淌诖罅恐?,世界知識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都推出過翻譯版,同業佼佼者曹宏舉總編既往親自上手編輯。我自告奮勇,與浙江文藝社鄒亮總編輯郵件聯系,希望發生在維也納和吳越浙地的動人故事能夠再出新文本,吸引更多的讀者,遺憾終未成議付梓。

卡明斯基上世紀70年代在南京
往事何堪哀,回首已惘然。那幾個月錯過的憾事首推萊比錫書展,日期沒弄準,與巴克帕出版社首發顧彬創作系列盛典無緣,只能后來從菲林格編輯間樣書中拿回顧氏選編的《太陽城札記:中國現代詩歌(1919—1984)》。在香港書展、北京圖書博覽會上聆聽顧彬吟誦也斯詩歌,與林恪、陳安娜等暢談文學翻譯,又專程趕往他與李雪濤院長辦公室討要了兩本菲林格為他精制而成的早期作品,連同購買的幾冊桂版和川版圖書,請作者一并簽名留念。上世紀六十年代,顧彬、卡明斯基同為維也納大學徐芝秀教授得意門生,畢業于金陵女大的恩師為他們打下了深厚中文根底?!拔覀冮L期居留/在本地的異鄉”,顧彬稱卡明斯基為漢學界的“努力者”,中國的“理解者”,善與高端人士打交道的“內廷參事”,實乃同才知己之言。顧彬、菲林格、菲舍爾主席等出席了卡教授最后一部大作的國際研討會,孰料兩個月后竟然黯自傷神來到追思會上再度發言?!拔蚁矚g叫他佛爺——辛苦、調皮、機敏,但不好勝……老卡最后一幕是與他親愛的妻子一起跳布吉舞,偉大的儒學家孟子不也說過所有文化都始于舞蹈嗎?圓滿的人生難道不該以最后一支舞蹈結束嗎?來一起拍拍手吧!”顧彬教授作為中國政府友誼獎、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得主,堪稱中國文化的域外知音和傳播健將,更不愧為卡明斯基教授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同志與同袍。他的評價,他的悼念,懸諸日月,可謂不刊之論也。
文學的感性激情,作家圈的奔放活潑,我與卡教授夫婦經常談論熟知的人物趣事。后來與卡教授單獨在北京見面時,聊得最多的也是文壇佳話。上世紀八十年代,張潔、王蒙、蘇叔陽、謝冕等等就在維也納和北京與他們聚首暢談。2019年,中國作協吳義勤帶隊,山西魯順民、湖北李修文等來維城展開“本土寫作與世界想象”奧中對話,一行人又專程來研究所拜訪了卡教授。其實,法律專業出身的他,法制法治方面的活動和教研最為集中最受關注。同在2019年,作為華中科技大學顧問教授,華科大人權法律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在維城成立,中國人權研究會魯廣錦秘書長、李曉駟大使和奧地利聯邦議會副議長以及卡教授共同為中心揭牌。之后,他親自為華科博士生們開出了網絡系列課程。2015年6月返程前,我在居所翻閱最后一本書即是他2014年主編的《公民的聲音誰在傾聽——歐洲與中國上訪申訴制度》??ń淌诮M織中奧治理能力建設研討會并撰寫了《談中國信訪制度發展》一文,由古及近,從傳統戲文到當下政策,條分縷析。譬如包青天形象的解讀,涉及《秦香蓮》《陳州糶米》《玉手鐲》等家喻戶曉的故事,讀來引人入勝,法理明晰。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其人其文,博通專精兼而有之,有益于兩國,垂范于千秋,豈是虛言?
卡教授去世以后,家人對外發布了“工作狂”很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張老師告訴大家,老卡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在資料收集和寫作上,出去度假,其實就是換一個地方繼續工作,返程時,往往一摞稿子已經完成??磿鴮懽?,是他最快樂的時候。2017年,出版了70多本圖書的卡教授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之前十年,奧地利政府授予其“奧地利科學與藝術一級榮譽十字勛章”。2021年慶祝中奧建交50周年,卡教授同時舉辦了《中國崛起》《中國紀事》《中國禮儀——外國人須知》三本書的推介會。接受《參考消息》專訪時,他衷心祝福并十分慶幸自己見證了中國進一步崛起,見證了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見證了中國在世界主要大國協奏中發揮負責任的作用。與陳艷老師通話,她們廣播電視總臺德語部還保存著前不久采訪卡明斯基博士的素材,尚未來得及編發播出呢。
卡教授生肖屬馬,年長我兩輪。維也納80年風雨煙霞的生活,那些奔逸的負重的跳動的騏驥驊騮焉能不銘刻在心?“載驂載駟,君子所屆”,他留在后學腦間的形象正如《詩經》所言,翩然而至,飄然而去,郁郁乎文哉!看似休閑淡定,背后是忙碌操勞,是思慮擔當,是良多奉獻。駿馬疾馳,哲人遠矣,一夢堪驚,千里良朋,猶識夢中之路,蒲松齡作論在理。所幸文字信在當時,惟愿著作傳于后世,書卷多情似故人,他關于中國的那些大哉問善哉問猶在耳畔回響,世間日月明,智者天上去,筆底春秋,延綿不朽,伏望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