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內容
我讓螢火蟲去接你——讀周華誠《陪花再坐一會兒》
周末沒有出門,在家讀書。窗外陽光明媚,云朵溫柔,我不羨慕,因為我有好的文字可讀。我把周華誠的新著《陪花再坐一會兒》打開,攤在閱讀架上,他好像就坐在我身邊,溫溫柔柔地和我說,陪花再坐一會兒。他的語氣輕緩,他的文字輕快,好似一條河流,載著我穿過一片果園,一座村莊,一方遠山,一塊稻田。他帶著我,回到了故鄉。
很巧,他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
故鄉有一座山,非常古老的一座山。這座山在浙江省常山縣一個叫做黃泥塘的普通村莊里。有多古老?周華誠說,這座山叫“金釘子”,“金釘子”的全名是“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它保存了這個地球4.73億到4.58億年前的記憶。黃泥塘的金釘子,是中國第一枚金釘子。這么一座古老而了不起的山,我卻沒有去過。我在周華誠的書中閱讀這座山,進而發現在書中閱讀這座山的時候,山離我很近。

故鄉有一碗面,充滿鄉愁的一碗面。來常山,你一定要吃一碗常山的索面。索面又稱貢面,面條細而長,農村里又稱這個面為長壽面。過生日的時候要煮一碗索面,先在搪瓷大碗里舀上半勺豬油,放一小把蔥段,倒入一勺鮮香的醬油,再用筷子將煮熟中的索面挑入搪瓷大碗,淋上白面湯,熱騰騰一大碗都是家鄉的味道。對了,吃索面時一定要加上自家腌制的辣椒醬?!俺I讲说奶厣褪抢?。不辣豈是常山。對嗜辣者來說,沒有辣,全世界的美食都將失去意義?!敝苋A誠道破了一碗常山索面的精髓。
故鄉有一塊田,吹著晚風的一塊田。故鄉的稻田長得都很相像,稻葉尖尖,稻穗金黃,可大家都覺得周華誠家那片“父親的水稻田”尤其美。他為他家的水稻田寫下了許多文字,從《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到《草木滋味》《草木光陰》,再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文字賦予了稻田的美。他說,閱讀一篇散文,其實是在讀作者這個人。我說,閱讀一片稻田,其實是在讀稻田里的人,讀那個種出稻葉尖尖,稻穗金黃的人。
我是有多久沒回故鄉了?
當我還在猶豫什么時候回家一趟,周華誠說,《我讓螢火蟲去接你》;當我在嘈雜與喧囂中脫不開身,他卻《聽見萬物在歌唱》;當我煩悶暴躁,他馬上和我講《樹蔭的溫柔》;當我身陷上下班的汽車洪流,他卻看見了《書房一片月》。
他的文字里有一顆純粹的心,像一座山一樣堅定,像一碗面一樣簡單,像一片稻田一樣無染。多不容易,在這樣浮華的世間,“純粹”二字最不容易。
讀了《陪花再坐一會兒》后,我才發現我對故鄉知之甚少,它有那么多的僻靜,那么多的繁華,那么多的純樸,書中的每個文字似乎都在說:來吧,多多回來吧,陪故鄉再坐一會兒。
我被周華誠說動心了。他把我們這些遠離故鄉的人,通通喊了回來,好像只要回到故鄉,一切都會變得緩慢——酒是慢慢喝的,路是慢慢走的,蝴蝶是慢慢飛的,人也是慢慢長大的。
快回故鄉吧,我讓螢火蟲去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