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內容
信念之曲與祖國之歌——讀楊志學詩集《在祖國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作為詩論家、編輯家和詩人的楊志學,過去雖然不時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詩歌作品,但他影響更大的,還是其詩學論著《詩歌:研究與品鑒》《詩歌傳播研究》,以及他主編的《新中國頌》《太陽要永遠上升》《中學生朗誦詩100首》《小學生朗誦詩100首》《中國年度優秀詩歌》等各種詩歌選本。近日,當我讀到由河南文藝出版社新近出版、榮獲第二屆方志敏文學獎的詩集《在祖國大地上浪漫地行走》后,對楊志學作為詩人的一面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原來他在詩歌創作上也是一位佳作頻出、成就顯著、風格獨具的詩人。特別是楊志學在詩歌理論與創作上的互補互動、相輔相成,使他真正成為一個如葉延濱所說的“有準備”的詩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堅定文化自信的學者型詩人。
在詩集《在祖國大地上浪漫地行走》中,我們可以讀到一名生在新中國、成長于新時期的詩人熱愛祖國、故鄉以及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高遠情懷。楊志學以詩人的敏銳目光,以一腔真情的浪漫抒寫,表現了對理想的堅守、對親友的思念和對祖國大地上美好風物的歌吟。他是在黨的陽光雨露滋養下成長起來的詩論家和詩人,謳歌祖國和人民,成了他的文化自覺和光榮使命。同時,他為出作品、出人才,特別是在少數民族中發現文學人才,盡心盡力。云南的不少作家、詩人,都得到他的幫助和關注。但他的詩歌作品,是我系統地讀了這本詩集后,才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詩集第一輯里的詩作,大多為聚焦理想信念之作,如《?課》《第一步》《關于四渡赤水》《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長征:寫實或寫意》《想起主席》《新路》等,既激情飽滿,又構思新穎,有具體的細節和很好的切入點,讀來感人至深。一些詩作看起來寫的是歷史,但落腳點是現實。當我們面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的偉大歷程和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以及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時,是不是也會產生和詩人一樣的想法,到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于都河畔去走一走、?補課呢?如此,詩里抒發的“去尋找紅軍的身影和足跡”的情感,所升華的“長征第一步,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步”的思想,也就會獲得我們心靈深處的共鳴?!蛾P于四渡赤水》是一首值得關注和品味的詩。它高度概括,語短情長,以少勝多。千萬別小看那一渡到四渡的表達,每渡都只有兩行詩句,那可是用紅軍指戰員的鮮血凝結成的詩句,也是詩人真情抒寫的詩句。詩人回望烽火歲月,馳騁詩思,一氣呵成,升華出“四渡之后/就四通八達了”的境界。毛主席把四渡赤水看作他一生指揮重大戰役的神來之筆,而詩人關于四渡赤水的表達,也頗有一股巧勁。詩人的提煉從容悠閑,卻有著濃厚的哲學思辨色彩。也可以說,詩人的表現比較理性。相比之下,《想起主席》這首詩就顯得感性多了:“想起主席/便想起一種超凡的手勢/那手勢是風格是語言是氣質/手勢下有歡呼有戰栗/手勢過后是天地的翻覆?!痹娙艘运翡J的發現,從一個小細節,寫出了偉人扭轉乾坤的偉大革命歷程。詩的結尾,詩人更從心靈深處,自然流出了引人共鳴的詩行:“想起主席/又想起許多親切熟悉的歌曲/東方紅太陽升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有多少知心的話兒要對你講啊主席?!庇H切樸素的話語中,滲透著詩人對偉大領袖的一片深情。
無論是昨天千山萬水的來路,還是今天我們正在開拓奮進的新路,都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詩人以滿腔的熱情和發自內心的真誠,反映他們的創造和貢獻,謳歌他們的英雄業績,使這部詩集更顯思想和藝術的厚重。多難興邦,苦難輝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冰雪災害,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這些都沒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度机棥穼懙氖?008年特大冰雪災害中搶修電網而犧牲的三名電力工人。平凡中的英雄,在冰雪的高空“站成鷹的姿勢”,那是多么平凡又不凡的英姿??!鷹一樣的勇士在風雪中意外墜落,這是何等令人悲痛的事情??!詩人怎能不用最美好的詩句去歌頌他們:“三只墜落的雄鷹/開出三支壯美的花朵//……三只鷹/是三個為了他人更好地活著的人//雪后活著的人/會永遠把他們抬舉到鷹的高度?!比诵臑楸?。這是詩的力量,是壯美的旋律,是鼓舞人奮進的號角。類似的作品,還有寫戰爭年代搶救子弟兵傷員的《沂蒙紅嫂》,寫面對災難領袖牽掛人民的《目光》,寫人民警察搭救受困群眾的《他們在冰上行走》,寫軍嫂美好心靈的《一個軍人妻子的札記》等。這些新時代的頌歌,摒棄了假大空,摒棄了一般的套路,都有詩人的角度和匠心,因而在讀者中產生了較好的共鳴效應。
詩人在祖國大地上行走,日新月異的生活讓他動情,山清水秀的風光和眾多名勝古跡也常常賜給他靈感。我們跟隨詩人,和他《騎馬進入朱仙鎮》,去“品讀千古名鎮的神韻”,感受文明古國厚重的歷史文化。沿著詩人行走的足跡,“自由地來,自在地去”,去品味龍門石窟“蒼?!钡母吒?,欣賞它“天然”如畫的“清麗”,驚嘆它風景的“精致”,領略它精神的“厚重”,品味龍門門徑的“深奧”,從而深層次走進龍門,進入到“彼岸”的“祥瑞”境界。詩人深情地抒寫祖國的名山大川,真誠地謳歌日益美好的生態環境?!赌闶乔逅贰肚镏贰对谧鎳蟮厣侠寺匦凶摺贰吨蒙砬寰G中》等詩篇,不僅在呈現一個江山如此多嬌的美麗祖國,也在抒寫一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之邦,更在描繪一個歷史文化深厚悠久的文明之國。
一個心懷祖國和人民的詩人,自然也會熱愛他的故鄉和父老鄉親。一直流淌在詩人心中的母親河——沁河,也流來了他童年寫春聯的記憶,流來了永遠的鄉愁。詩人的鄉愁,凝聚在一張發黃的母親的照片上,思念如水,平靜的流水也會掀起情感的波瀾。詩人的鄉愁,是對父親那一聲聲遺憾而深情的呼喚:“父親,您怎么這樣/不經我們同意就走了?”詩人的鄉愁也在故鄉的神農山上。
縱觀整部詩集,雖然題材廣泛多樣,但信念之曲和祖國之歌,無疑是其中的主旋律。這兩方面的內容占據了詩集一半以上的篇幅。說是兩方面,其實也可以看作一個方面。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革命者、建設者的堅守信念和無私奉獻,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發展壯大。二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內在因果關系。
這部詩集在藝術上的特點,我認為就是兩個結合。一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結合。詩人飛揚的想象和一些奇妙的聯想,不僅使生活的細節和現實的場景變得鮮活,而且創造了深遠的意境,流露出博大的情懷?!断肫鹬飨芬辉娭?,那揮動的手勢,是人物細節,但詩人從這手勢聯想到偉人的語言、氣質,手勢過后的天地翻覆,手勢下人民群眾的歡呼,手勢下敵人的戰栗,手勢下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與史同行的詩句等,便顯出立意之高,從中可讓讀者去回味整個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平凡的道路。又如《雪賦》一詩中,詩人在雪的飄落飛舞中馳騁思慮,浮想聯翩。宇宙萬物,大千世界,文化的、現實的甚至童話的,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意象,在雪花中蔓延、燃燒……一股浪漫主義氣息撲面而來。二是傳統藝術與現代詩歌表現手法的結合。作為文學博士的楊志學,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詩詞文化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蛾P于四渡赤水》,我認為就是一首口語詩。但口語很精煉,在幾個“為什么……”之后,升華出“四渡之后/就四通八達了”的詩句,雖然仍是口語,卻包含了思想內蘊,可讀可品。這就是詩人把傳統的詩歌藝術與現代口語詩表現手法相結合創作出的一首既有現代感又有思想、有詩味的好詩。詩的表現手法是豐富多彩的,但無論用哪種手法寫詩,我認為必須遵循“詩就是詩”的藝術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真正的詩來。楊志學的詩歌創作,堅守著“詩就是詩”的藝術底線,他的《在祖國大地上浪漫地行走》,就是這樣一部有個性、有氣質、有品位、有高度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