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永存天地間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獻上一個老兵的情懷
一一題記

園區大門修繕后的現狀
1946年3月18日,春風浩蕩,風和日麗,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第一屆二次會議在邯鄲市召開。會議第三天,通過了在邯鄲市建立烈士陵園紀念革命先烈的決議。當天下午,邊區黨政軍領導帶領出席會議的全體參議員,來到邯鄲城南門外的園址,舉行了烈士陵園破土奠基儀式,劉伯承同志率先彎下腰,為陵園奠基挖了第一鍬土。
又是春日的一天,迎著明媚的陽光,我重歸故里邯鄲,再次走進這座紅色旅游紀念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坐落在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陵園路中段上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是聞名全國的紅色旅游圣地。這座陵園分為南院和北院,占地320畝,于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是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園,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4A級景區。陵園中安葬著八路軍高級將領左權、著名抗日英雄范筑先等革命英烈,有2.1萬余件園藏歷史文物。

紅色主題大型情景劇《左權將軍》排演劇照
駐足陵園大門前,陵園大門橫額上朱德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個大字格外醒目,大門兩側鐫刻著毛澤東主席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詩句。陵園北院以園林建筑為主,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一進陵園北門,眼前巍然聳立著二十四米高的烈士紀念塔,塔頂是碩大的紅色五角星。塔的正面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的題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塔的其他三面分別為周恩來、劉少奇和朱德的題詞。
紀念塔的北面是人民英雄紀念墓,為紀念所有犧牲于晉冀魯豫邊區的英烈們而建。紀念墓東西兩側是形象質樸的“八路軍”“民兵”兩組雕塑,目睹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讓人再次走進那烽火燃燒的歲月。紀念塔東側是左權將軍墓和左權將軍紀念館,走進紀念館,左權將軍的遺像和遺物仿佛還在向游人訴說著太行山前線繁忙的戰事。陵園東北部為烈士紀念堂,陳列著部分革命先烈的遺像和遺物,這一英烈群體將熱血灑在了晉冀魯豫廣袤的土地上,人們將永遠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陵園西北部是“四八”烈士閣,王若飛、秦邦憲、鄧發、葉挺等十三名烈士經歷的一場空難事件,記載著中國革命史上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往事。1946年4月8日,出席國共談判與政治協商會議的中共代表王若飛、秦邦憲由重慶飛回延安,向黨中央報告和請示工作,獲釋不久的前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鄧發同行。但不幸的是,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消息一出,全國震驚,舉國悲慟。
陵園南院以陵墓為主,并建有紀念亭、紀念碑,墓內安葬著團職以上干部和著名戰斗英雄二百余名。
從講解員的講述中我了解到,在冀魯豫革命老區至今還流傳著范筑先將軍“守土抗戰、誓不南渡”的故事?!捌咂呤伦儭焙?,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范筑先將軍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很快扭轉了魯西北的混亂局面,擴大了抗日武裝力量。當接到韓復榘讓他率領部隊撤退到黃河以南的電令時,看看范將軍是怎樣的一種抉擇:“……守土有責,裂 眥北視,決不南渡,誓率我游擊健兒及武裝民眾與敵周旋。成敗利鈍,在所不計,鞠躬盡瘁,亦所不辭!”這封給全國軍民的慷慨激昂的通電,被全國各大報紙轉載,充分展示了范筑先將軍堅決抗日、死而后己的決心與勇氣。
1942年,當左權將軍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總部后,痛失昔日戰友的朱德總司令感慨萬千,在太行山前線和左權將軍一起征戰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他當即賦詩一首寄托哀思:“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蔽以浽谠姼琛兑环庾詈蟮募視懈杏谧髾鄬④娮詈笠环庵缕拮拥男拧分?,記述了烽火歲月里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夜晚,就著明亮的月光和滿天星光/攤開信箋,身邊/彷佛簇擁著愛人與兩歲的女兒/朗朗笑聲,稚嫩的話語/在耳邊隨風飄蕩 此刻,陜北延安保育院、黨校/還有晉東南英雄的太行山上/一家三口,天各一方/信箋上,四個疊加的“念”字/讓你的柔情躍然紙上 三天后風云突變/率部突圍,你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送給戰友/把犧牲與危險扛在自己的肩上/一發罪惡的炮彈尖叫著向你撲來/你偉岸的身軀/永遠倒在十字嶺上/山河失色,大地舉悲/——三十七歲的年輕生命/一代抗日名將/碧血灑在抗日疆場”
新中國成立后,許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先后來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參謁、題詞。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主席途經邯鄲,在火車站下車后專程到陵園緬懷烈士。汽車停在園門外,他和滕代遠、羅瑞卿等人徒步來到陵園里,沿著烈士紀念塔環行一周,在左權將軍墓前脫帽致哀,懷念先烈。臨別前,毛主席環視陵園的紀念建筑,對隨行人員深情地說:“他們應該有一塊安息之地呀!”1959年6月4日下午五時許,周恩來總理一行三十余人前來謁陵。周總理乘坐的汽車也停在園門外,一行人步入陵園,參觀了紀念建筑和陳列展覽,聽取了陵園工作人員的匯報,并對陵園建設和維護作了重要指示。

四八烈士閣修繕后現狀
幾十年來,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成為全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傳承紅色文化、播撒紅色種子、講述紅色故事,已成為陵園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與夢想。今年5月下旬,陵園舉辦“紀念左權將軍諸烈士殉國80周年”系列活動,左權將軍的親屬代表、來自將軍故鄉的代表和各地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參加了紀念活動。陵園黨委書記楊俊嶺信心十足地說,陵園今年啟動了建園以來規模最大的紀念設施保護和修繕工作,陵園將認真貫徹“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辦園方針,按照習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把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落在實處。近兩年來,陵園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搭建新時代大講堂,組建初心劇社,大力宣傳紅色文化。初心劇社嘗試以左權、妻子和女兒之間的家書為題材,創作大型舞臺劇《左權家書》,并進行巡回演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離開陵園時,站在門口回望陵園高聳入云端的蒼松翠柏,天地間英雄浩氣永存。微風中林濤陣陣,仿佛有無數英烈在對絡繹不絕的游人講述烽火硝煙的歲月往事,訴說著對新中國的深情祝福!
(作者為中國作協會員、北京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