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陣

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雜志內容

黃庭堅書法在美國

作者簡介:朱仁夫,湖南理工學院二級教授,書法史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6年8月5日,朱仁夫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二樓中國館門前(攝影  朱遜).jpg

2016年8月5日,朱仁夫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二樓中國館門前 攝影/朱遜

2016年8月,我做中國書法史課題研究來到紐約,參觀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時被中央大廳柜櫃一書法長卷所驚悚。一千年前的北宋紹圣二年(1095),宋代詩人、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用草書書就了兩千年前漢代司馬遷《史記》名篇《廉頗藺相如列傳》。此長卷18.22米,1175字,是中國書法傳世珍品,此刻靜靜擺放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黃庭堅是中國宋代大書法家,楷行草書均精,一千多年來遺世真跡罕見,流傳海外名跡為稀世之珍。其中,《砥柱銘》,長8米,流入日本,2010年拍出了藝術品最高價4.368億元。此藏美國之《廉頗藺相如列傳》草書長卷,超過《砥柱銘》兩倍長,更為珍??!

此卷,白紙本,首押“紹興”連珠大璽,下有“內省齋”白文印。此卷經宋元明清四朝一千年,轉輾傳藏。據考,宋元時期,先藏南宋內府,后轉賈似道、歐陽玄、顧祿之等人私藏。明代嘉靖四十五年,著名收藏家項元汴,從吳門黃氏手中收為家藏,對此卷“遍黥其體”,鈐印達六十余枚,卷首書“珍秘”二字。爾后,又轉安岐之手收藏。至清代,此卷再次入宮廷,由乾隆內府收藏。1789年,賜成親王永瑆。不久,又轉手翰林院編修姚賾。清后期,再轉曹子文、潭敬等人。民國初期,流入書畫家張大千之手。

中國書畫珍品流藏東亞和南亞等地始于秦漢時期,流傳歐美則是近代以來的事。在歐美西方世界,中國書法是最后被認識和收藏的一種藝術品。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收藏家顧洛阜(John M.Crawford)趁中國殖民潮,來中國收購文物,特別是中國繪畫和書法。他認為,中國書與畫這一姐妹藝術,“用的是同樣的材料(墨、硯、紙或絹、毛筆),它們同樣完全依賴于獨特的運筆。它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并仍在延續的中國文明的靈魂,表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顧氏來中國后,從畫家張大千手中獲得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等名跡時,如獲至寶,立即帶回美國珍藏。顧氏1988年去世,此跡經約翰·克勞弗德之手,最后捐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微信圖片_20210818110152.jpg

此長卷草書,猶一股大氣貫于胸中,筆下生風,其潑墨似江河澎湃,一瀉千里,勢不可擋,洋洋大觀,波瀾壯闊。通篇從頭到尾,一以貫之,略無凝滯,舒展大度,沉著痛快,給人在遼闊草原駿馬奔馳感覺。黃氏學草書三十余年,學唐懷素、孫過庭,窺筆法之妙。學蘇東坡,事佛品禪,苦練內功,“抖擻俗氣”,其書于自然之中透出清新之氣。草書追求意境美,18米長卷,高遠遼闊,如悠悠白云,時聚時散,不知何往,如山澗涓涓細流,欲斷還續,欲速還舒,不知何終。

中國書法被譽為世界“最高藝術”,除“有意味”的線條“形式”外,還具有鮮明的文字“內容”。我們欣賞中國書法,既要欣賞它的形式美,更要探究它的內涵美。

“書,心畫也”。五千年浩瀚的中國書法,無一不蘊含著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和情懷:天下為公,道洽大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衷共濟,精忠報國,以德為鄰,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這就是“中國文明的靈魂”、“中國文化的精髓”。

《廉頗藺相如列傳》用“完璧歸趙”、“澠池赴會”、 “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述說了一個國家的將相相處,應該奉行“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之大義,堅守布衣之交、國與國之交“不相欺”的哲理。當今,世界之內,國與國(不分大?。┲g,共處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和平共處”,管控“矛盾與分歧”,協同發展,走共同富裕之路。

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文化影響力是最深遠最恒久的,不同的文化形態是區別不同民族的最本質東西,是民族性格的最本質體現,用“文化”向世界說明中國精神和靈魂,展示中國坦然和自信的文化氣度,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不卡在线播放无码_嘿咻嘿咻高潮免费观看网站_2021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九九精品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