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北大紅樓
站在這幢四層紅磚板樓面前
我感覺它無比高大,巍峨
墻上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熠熠生輝
至今光芒四射
我看見紅樓前學生們
集結完畢的游行隊伍
高擎旗幟,同仇敵愾
這是1919年5月4日,
這支聲勢浩大的隊伍,
注定要葬送一個舊的時代
我看見一個年輕的湖南學生
把圖書館當做階梯
為求得一個“濟世良方”
他在北大紅樓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我看見李大釗先生不辭辛苦
帶領19個青年學生
探尋真理,追求夢想
把人類解放事業扛在他們肩上
我看見新文學研究會、哲學研究會……
許多革新團體和進步刊物
在紅樓云集,宣揚民主與科學
在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
我看見校長室蔡元培先生的粗茶淡飯
一代教育名家,廣攬人才
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以開闊的胸襟,搭建舞臺
我看見,在這座普通的樓房里
紅色與革命元素彌漫
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相繼組建
星星之火已被李大釗先生點燃
我看見歷史教科書中的“南陳北李”
在紅樓里激動的相聚
近代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在他們緊緊握起的手中,徐徐開啟
《雙清春曉》 國畫/ 紀清遠
共產主義小組
一群有抱負的知識分子
一群滿懷激情的青年人
1920年8月從上海開始
他們點燃火把
矢志照亮中華大地
讓中華民族擺脫沉疴,揚眉吐氣
看,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上迸發
閃動著烈焰
古都北京,南國廣州,泉城濟南
在長沙,湘江之畔
江城漢口,開滿櫻花的東京
還有巴黎,遙遠的異國他鄉
八個共產主義小組
五十多個水手
為著一個夢想
奮力劃動雙槳
燈火通明的上海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
《勞動界》主編李漢俊
正在埋頭苦干
他要把這份報紙辦成
“中國勞動階級有力的言論機關”
這天,長辛店工人們手捧著一本雜志
心情是那么激動
臉上掛滿了笑容
編輯鄧中夏在發刊詞中申明
這本《勞動音》就是要動員工人們
——“共同去干社會
改造的事情”
1921年5月1日
《勞動周刊》在濟南與百姓們見面
王盡美決心讓馬克思主義
走進工廠,走進車間
一份份散發著油墨香的
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報刊競相
來到工人當中
傳播翻身求解放的樸素思想
遍布各地的八個共產主義小組
猶如一個個火種
給黑暗舊中國的百姓
送來光明與希望
當他們在上海石庫門
匯合、相聚
燎原大火頓時把中國的天空
照亮
書法/崔世廣
書法/朱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