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樓:起草團章的紅色遺跡
百年前,汕頭外馬路一座不起眼的小旅館,見證了三人小組起草團的綱領和章程的誕生——適宜樓:起草團章的紅色遺跡

原外馬路76號英國適宜樓照片(馬學東藏)
在汕頭市區外馬路,有一處老建筑在綠樹掩映下顯得莊重而靜謐,與繁華的街市相比,這里略顯“不起眼”。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揭開歷史的面紗后,這里百年前曾矗立著一座叫“適宜樓”的旅館,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綱領和章程的誕生地。
時光荏苒,滄桑巨變,紅色的記憶并沒有在歷史的深處褪色。在迎接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汕頭的志愿者們就“團章的起草地在汕頭”這一史料進行細致考證。據考證,1922年4月19日至25日,張太雷、達林及蔡和森等人在汕頭起草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綱領和章程。
團章在汕頭“誕生”
走進金平區黨史地方志辦的展廳,有一塊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團章在汕頭誕生”幾個大字在燈光照射下熠熠生輝,下面是一張“適宜樓”的老照片。金平區黨史地方志辦工作人員、團市委團史研究志愿者張耀輝拿出一本達林的著作《中國回憶錄》說,里面有當年起草團章時的細節描寫。駐足于珍貴的老照片前,伴隨著張耀輝的精彩解說,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革命年代,“見證”了團章起草的全過程。

《中國回憶錄》
時間回撥至百年前。1922年4月19日晚,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大會籌備處代表張太雷、青年共產國際代表達林·拉比諾維奇·謝爾蓋及蔡和森,在汕頭外馬路英國適宜樓內共同討論研究并完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以及團一大會議的四個決議案(草案)的起草工作。
1922年,張太雷在廣州“東園”,組織并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代表組織處向大會作了團綱和團章草案報告。大會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和決議案,這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以來第一個全國性章程。而這次大會上通過的“團綱”和“團章”就是張太雷他們“三人小組”在汕頭起草的。
適宜樓響起國際歌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1925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張太雷當選為總書記。

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張太雷,在起義中英勇犧牲
團一大召開前,張太雷、達林、蔡和森等人在南下前往廣州時,途經汕頭并在汕停留了幾天?!拔覀內诵〗M的工作進展很快,配合得很協調,幾乎沒有什么意見分歧。就在這里,我們三人一起擬定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團章草案?!边_林在《中國回憶錄》中這么寫。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團組織第一份團綱和團章。達林回憶時興奮地說:“在這些文件中我們宣告了外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死刑?!迸c此同時,達林在回憶錄里還寫到在工作過程中被蚊蟲叮咬的“慘狀”:“令人討厭的中國白蛉子看來是站在外國帝國主義一邊。在我們討論、協商時它們肆無忌憚地叮咬我們。結果我們的臉、手和腳都起了大包?!?/p>
盡管蚊蟲“打擾”,工作仍進展很快,大家配合協調,全部團綱、團章和各種決議草案終于準備好了。張太雷、達林和蔡和森高興地唱起了《國際歌》。達林清晰地記得,他唱的是俄語,張太雷唱的是英語,而蔡和森是用中文演唱,不同的語言在這個小房間里匯成一曲激情的交響樂。
謹記歷史銘記光榮
“通過紅色尋訪,挖掘背后的故事,讓歷史與現代對話?!睆堃x說,他們的課題組特意去了常州張太雷紀念館,也考究了張太雷他們當時在哪個位置起草團章,經過嚴謹細致的考證,這段歷史的經過、旁證、佐證、直接證據都已收集完備。
考證團章在汕起草這一史料,對研究團史和黨史具有重大意義。
在汕頭市彬園警史館,我們再次見到“適宜樓”和張太雷照片等珍貴資料,循著百年前的歷史,總能勾起汕頭人對往昔的一段回憶,一種自豪。
潮汕是近代被迫實行門戶開放較早的地區之一,汕頭開埠是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脅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進行掠奪的重要歷史見證。在《潮汕黨史資料選編》中記載:五四運動加速了潮汕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動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開展,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在潮汕的傳播。1919年5月,潮汕地區最早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潮安青年圖書社”成立。
1922年4月,張太雷、達林及蔡和森三人在汕頭,不僅起草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和章程》(草案)及團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議程和決議(草案),并同汕頭進步青年會晤,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情況,還在一所中學作“關于社會主義”的報告,使聽眾耳目一新。從此,馬克思主義在潮汕迅速而廣泛地傳播,為中共潮汕地方組織的創建準備了思想條件。
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適宜樓”或許已經是有些遙遠的名字,但“團一大”精神深入人心。百年前,青年們在這里揚起了領航的風帆,紅色的種子撒播在這片土地上并茁壯成長,使今天的青年一代通過了解歷史,謹記歷史,銘記光榮,將“團一大”精神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