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陣

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雜志內容

赤子之心報國情——八百海南籍南僑機工的故事

文、攝影/李秋實


微信圖片_20220324103400.jpg

??谑心涎篁T樓老街的《南僑機工》雕塑半身像


徜徉在距今有100多年歷史的??隍T樓老街上,欣賞著當年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鑒當地的建筑風格所建,具有獨特風韻的巴洛克式騎樓,心情頗為愜意。當我的目光觸及到街邊一隅由國家一級美術師陳學博先生雕塑的《南僑機工》塑像時,心情有些起伏?!赌蟽S機工》生動塑造了兩位南僑機工半身像,右邊人物手拿一根汽車搖把,代表了司機;左邊人物手抓一把扳手,代表技工。剛毅的目光,挺拔的身軀,表現了年輕的南僑機工把炫麗的青春和滿腔的熱血,鋪灑在滇緬公路上的赤子之心和愛國情懷。漸漸地,我的視線有些模糊了,這尊塑像仿佛把我拉回到七十年前那烽火彌漫的抗日戰場,帶回到塵封已久的悲壯歲月……


棄家衛國好男兒

1939年,抗戰進入最黑暗的時刻,中國所有的國際通道幾乎都被日軍封鎖,只有僻處大西南全長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云南昆明至緬甸臘戍)仍然暢通。國內幾乎所有的援華物資和軍火只能依賴這條“抗戰生命線”輸送。

然而,當時國內掌握駕駛、維修技術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愛國僑領、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受國民政府之托代為招募所需人員,號召海外華僑積極投身救國。報效祖國的熱情激勵著每一位年輕的華僑,1939年2月至10月間,共有3200多名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響應陳嘉庚的號召,毅然拋卻南洋舒適、優渥的生活環境,辭別親人,踏上回國抗日、報效祖(籍)國的抗戰之路。他們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彌補了滇緬交通大動脈上司機和汽修人員的緊缺。在3200多名南僑機工中,原籍海南的就有800多人,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這讓陳嘉庚倍加感慨:“海南地方不大,但參加的人數多,這說明海南華僑是對祖國最關心的,是最愛國的,最革命的?!?/p>

南僑機工被分為17個大隊,他們駕駛著3000多輛大卡車,裝上貨物從緬甸臘戍出發,開往終點云南昆明,單程一般要走7天左右。車隊司機們白天開車,晚上在駕駛室里睡覺。由于他們大多開的是道奇汽車,所以,許多機工幽默地稱之為“道奇旅館”。有時,白天遇到敵機轟炸,機工們利用地形將貨車隱藏起來,夜里再關著燈摸黑行駛。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3200多名回國加入抗戰洪流的愛國青年南僑機工,最終有1000多人因戰火、車禍和疾病犧牲在了這條無比艱險的浴血滇緬路上,其中海南籍有400多人。但是,這條抗日生命線卻始終保持暢通。

1940年,日本在研究中國軍力變化的數據后發現,經過幾年的戰爭,中國軍力反而比1938年增強了,其中步槍增加到150萬支,輕機槍6萬多挺,其他火炮2650門。這顯然與滇緬路上日夜奔馳的南僑機工密不可分。

當年,有一首《南僑機工之歌》頗為流行——

三千先鋒機工隊,百萬海外赤子心。

滇緬公路穿梭急,抗日戰線運輸兵。

棄家衛國好男兒,舍命擊寇真精英。

前曲悲歌千滴淚,青史勿忘嘉庚情。


踴躍從戎赴戰場

這些南僑機工剛剛回到祖(籍)國時,很多人都還穿著西裝,頭發梳成當時最時髦的大背頭,油光水滑的。而當他們加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后,開始適應用農田里的水洗臉刷牙,吃饅頭就咸菜,晚上睡在鋪著稻草的地板上,與原來在南洋喝咖啡、吃咖喱的舒適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


微信圖片_20220324103851.jpg

騎樓老街展示館內景


滇緬公路是一條“死亡”之路,每一個南僑機工都要闖四道生死關——“路險關”“雨季關”“瘴瘧關”“空襲關”。滇緬公路上崇山峻嶺,迂回重疊,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深谷大川,沿途坡陡彎急,加之鋪設的是彈石路,滇緬公路路況極差,稍有不慎,就會車毀人亡;一到雨季,路面泥濘不堪,常常止不住地溜坡,塌方險情,屢見不鮮;滇西至緬北一帶,是世界有名的“煙瘴之地”,毒蚊猖獗,惡瘧流行;加上日機的狂轟濫炸,幾乎每名華僑機工,都有一段出生入死的傳奇經歷。

王文松祖籍海南萬寧,原是新加坡英國摩尼汽車公司的副總工程師,每月收入新加坡幣二百余元(折合國幣近700元),薪水優厚,且有老母、妻兒。然而,當祖國需要機工的消息傳來時(招募廣告規定機工月薪僅國幣30元),他放棄了頗有前途的工作,發動了十幾名機工同鄉,攜帶數箱修理工具和機器,毅然回國。他被分配到中國在緬甸設立的仰光汽車修配廠擔任副廠長,負責裝配即將在滇緬路上運送物資的汽車。美國工程師給的計劃是一周6個人一組裝完一輛卡車,但他發揮技術特長,和機工們夜以繼日,竟然一組每天裝完4輛汽車,其高質高效令美國工程師嘖嘖稱奇:“南洋華僑真了不起!”陳嘉庚先生在《南僑回憶錄》中,特地寫進了他的事跡。

陳昭藻出生在海南文昌,16歲時,因家中生活貧寒,到新加坡(當時的馬來亞)去投奔哥哥。20歲時,他便具備了相當熟練的機械維修及汽車駕駛技能,并在那兒成家。1939年,當他得知招募機工回國抗戰的消息后,便與二十多名海南同鄉一起報了名。當時,征召服務團有年齡限制:20歲-40歲。陳昭藻當時已39歲,他怕報名后落選,便把年齡改成32歲。那時,他在新加坡的妻子已經病故,只有一個不滿十歲的女兒與他相依為命。為了回國支援抗戰,他買了張船票,把女兒送回海南交給孩子的祖父照顧。他和王文松一起被分配到緬甸仰光的汽車修配廠裝配汽車。半年的苦戰,近千輛美國道奇、歐姆汽車逐批裝配完工,由火車經仰光運到臘戍,及時地投放到滇緬公路的運輸前線。在仰光的任務完成后,他受命調往國內西南運輸處下關分處第八修理廠,搶修滇緬公路上受損的車輛。此后,他一直奮戰在滇緬公路上不同的汽車修理廠,搶修待發的車輛,直到抗戰結束。

謝川周是海南萬寧人,14歲時和哥哥遠離家鄉闖蕩南洋,在馬來亞太平聯華汽車修理廠當學徒,學會了開車和修車。18歲時,他響應僑領陳嘉庚的號召,和哥哥瞞著家人報名參加了“南洋華僑回國服務團”,被分到西南運輸第九大隊三十二分隊任駕駛員,后加入西南運輸處華僑先鋒隊。他在滇緬公路上跑的是最險最難走的一段路,就是從畹町到保山運汽油。那時的道路全是土路,一下雨就坑洼不平,加上山高路陡,車子要么打滑,要么就陷進泥里。他后來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在車廂里裝上兩塊厚木板,每當路面被沖壞或塌陷時,就把木板墊在路上,再小心地開過去。后來,他的這個土辦法還推廣到了整個車隊,很多司機行車都帶著木板。有一次,他開車到下關后染上了瘧疾,全身打擺子不得已住進當地醫院,醫生要求他住院一周,他一聽急了,第二天稍好點兒就偷跑出醫院,帶病把物資運送到指定地點。1942年4月的一天,謝川周從緬甸八莫拉上一車的軍用物資趕回國內。途中,才得知云南勐汝已被日寇占領。在已經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為防止軍需物資落入日軍手里,他果斷地將汽車墜入山崖。隨后,他跟隨大批難民,經過18天的艱難跋涉回到云南騰沖。這18天當中,有15天沒有吃過一粒飯,全靠野菜和涼水充饑。

謝章農,原名謝錦善,1919年出生在海南省萬寧龍滾鎮青山園村,1934年跟隨母親南下漂洋過海和父親團聚。19歲那年,適逢南僑總會招募機工回國服務。為能達到參加抗戰服務團回國的條件,他把自己長期積蓄的40元零用錢拿了出來,到汽車教練所當學徒,苦練三個星期后學會了開車。因為他是家里的獨子,全家人都指望著他傳宗接代,父母不同意他回國參加抗日。于是,他就悄悄地到新加坡籌賑分會報了名,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謝章農。因為所招募的機工都必須在20歲以上,在報名時他還將自己的年齡多報了一歲,終于如愿以償。有一次,他親眼看著一輛裝滿油料的車,因為急轉彎的時候輪子打滑,而翻下懸崖,在墜落過程中車輛打了約十個筋斗才摔到懸崖底下。他自己也有一次踩急剎車時車子差點摔下懸崖,幸虧旁邊有一個土坎擋住了。他下車一看,大半個車頭都已經伸出懸崖之外,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


微信圖片_20220324103417.jpg

??谀涎篁T樓老街風貌展示館


王詩偉年16歲時從海南去往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初當駕駛學徒,而后駕駛巴士十多年。當獲悉陳嘉庚先生號召機工回國服務時,他已經28歲,且已結了婚。為響應號召,他毅然辭掉了工作,拋下懷有身孕的妻子與只有十個月的長子,志愿加入南僑機工隊伍。在西南運輸處集訓一月后,他被派到廣西南寧總部第十五大隊三十五中隊,負責桂越公路上的運輸,主要是運輸軍事裝備、醫藥、糧食及衣物等。當時,日本空軍日夜沿著該條公路炸個不停,他們車隊的車被炸彈炸毀了兩輛,被燒掉多輛。他們被迫從日間改為夜間行駛,由下午6時30分開始,行到翌日清晨6時半,然后將車停放在山邊石洞,用樹葉來掩蓋,以免遭日軍發現。日本空軍入境時是低飛的,他們是使用機關槍向地面掃射。王詩偉為了閃避掃射,就不斷地在地上翻滾,多次平安脫險。

印尼華僑周開定是海南定安人,本來已經年過40,不符合機工條件,卻改小了年齡回國,在滇緬路上運輸軍需物資。周開定當年在駕車翻越三臺山時,突遇狂風暴雨,天黑路滑,突然,公路邊一棵巨大的倒樹壓下來,正好砸在了駕駛室上,將車死死壓住,周開定受了重傷,倒在方向盤上。為了保住一車軍用物資,他用盡最后的力氣持續不斷按響汽車喇叭,發出陣陣揪心長鳴。等當地的景頗族群眾趕到救援時,周開定卻已經離開了人世。第二天,得到噩耗的周開定的戰友們買好棺材,趕去為周開定收斂尸體。景頗族群眾悉心守護著滿滿一車珍貴物資,沒有人拿走一絲一毫,完整地歸還給運輸大隊。

每個南僑機工,都走過一段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每個南僑機工身上,都有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


飄洋過海南洋尋夫

這個“飄洋過海南洋尋夫”的故事,就發生在南僑機工王云峰身上。

家鄉在瓊海鄉村的王云峰,1916年生。1936年,因生活所迫,他告別了妻兒,由??诖畲靶录悠轮\生。1939年8月,基于愛國熱情,他響應陳家庚的號召,前往籌賑會報名??墒?,籌賑會要招的是能夠從事抗戰運輸的司機,沒有技術的不錄用。第一次報名失敗了。他不甘罷休,于是,與幾個好友湊了一筆錢,合租了一輛小包車,到公園草地上學習駕駛。他們還請了一個馬來人當教練,大家輪流學習開車。由于大家胸中燃著抗日烈火,爭分奪秒的學,結果學得很快,短短時間大家都“出師”了。經過體檢、駕車考核,終于批準他參加南僑機工第九批回國服務團。編入軍事委員會西南運輸第九大隊,在滇緬公路上投身抗戰運輸。

王云峰的車隊要經常穿行“煙瘴之地”的原始森林,毒蚊橫虐。有一次,他被叮上了,隨即發生了嚴重的“寒熱癥”,幸虧戰友們及時給他敷用“金雞鈉霜”,才從死神那里奪回生命。王云峰真正的死里逃生是1942年5月,滇緬公路“大撤退”時的遭遇。在撤退途中,滇緬公路上人車混雜造成堵塞,南僑機工駕的車像螞蟻在爬行。臨近惠通橋,可以看到日寇從臘勐山上用大炮對準惠通橋轟擊。橋的兩側已布滿炸藥,隨時準備引爆以阻止日寇的追擊。王云峰剛把車開過惠通橋不久,就傳來惠通橋的爆炸聲。當時,許多機工戰友與無數難民,來不及過橋,都落入日寇魔爪,少數人僥幸泅水過江,大多數慘遭殺害。他有幸脫險,但汽車出了故障,只好徒步翻山繞道回到保山。

海南島淪陷后,不知丈夫已回國的王云峰的妻子李雪蓮,把大女兒留給王云峰的母親撫養,自己帶著幼兒王詩瓊,千里迢迢來到南洋,千方百計尋找丈夫的蹤跡。找不到丈夫,盤纏又已用完,不久,日本侵占了新加坡,母子倆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為了保住王家唯一的血脈,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李雪蓮只好與一位同為瓊海籍的老鄉孔憲興結合。

在惠通橋爆炸中幸存的王云峰同伴因找不到他,便以為他犧牲了。王云峰在海南的老母親聽說后,不知流了多少淚水,在村子旁邊給他立了一個墳墓,因為他是客“死”他鄉,還按照當地風俗為他招魂入祖歸宗。


微信圖片_20220324103820.jpg

??谀涎篁T樓老街


1951年,王云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他受傷回到祖國養傷。恰巧,他正在中學讀書的大女兒,在嘉積街頭扭著秧歌迎接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凱旋歸來的兩位英雄時,沒想到其中一位英雄就是自己“死而復生”的父親。

當王云峰得知自己回國后,妻兒卻千里尋夫到南洋,至今生死兩茫茫時,傷心不已,于是,他多方托人查詢妻兒的下落。

此時仍在新加坡的李雪蓮,已生了三個兒子。得悉祖國解放,再次懷孕的她跟孔憲興提出,想回國看看。她回國不久又生下一女。在鄉下住了一段時間后,在返回新加坡之前,她回到王云峰的家,打算在王云峰墳前上支香、擺點供品、哭訴衷腸。哪知道,竟意外碰見日夜思念她的丈夫王云峰。夫妻相見,悲喜交集。一邊是感情深厚的結發丈夫;一邊是在自己患難時收留自己并共同生育四個孩子的再婚丈夫。是與王云峰破鏡重圓?還是帶著四個孩子回新加坡與孩子生父團聚?此時的李雪蓮陷入痛苦的兩難選擇的境地……出于對新中國的向往,出于對王云峰為國家、為革命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的敬仰,她做出留在國內的決定。之后,通過法院,往新加坡寄去一封與孔憲興解除婚姻的通知書……

歲月的流轉湮沒不了塵封的記憶,當年回國抗日救亡的800多名海南籍南僑機工,健在的人已屈指可數。但他們對祖國的英勇和赤誠,會永遠銘刻在海南人民記憶里,他們是海南人民的光榮與驕傲!

聽當地人講,騎樓老街是??诔鞘械臍v史文化名片,也是??诔鞘械臍v史博物館和對外交流展示的窗口。很多從南洋回國祭祖的老華僑們在回到??诘臅r候,總是會到騎樓老街中轉轉,給身邊的朋友和孩子們講講這里當年南僑機工的傳奇。我不知道,當我下次再來的時候,能否有幸遇到……


不卡在线播放无码_嘿咻嘿咻高潮免费观看网站_2021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九九精品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