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內容
我從山中來

前段時間,我曾看過一本書,叫《平凡的世界》。感覺人生是多么的無常,發生的許多事情是那么的讓人猝不及防,那么的讓人驚喜、痛苦?!段覐纳街衼怼愤@本書也讓我有這種感覺。我對這種感覺并不討厭,或許,這就是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禮物吧。這種感覺接近于道,是人們須臾所不可離的東西,應該也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又一驗證。
一開始看的時候,很喜歡書里鐘雪晴的為人處事。我常為她和阿難最后不能在一起而深感惋惜,感到特別的難受。我對書中主人公阿難的每一位親人、老師和朋友都懷有一種喜歡之情。為阿難有一個幫他上學而拼盡全力的母親而歡喜;為阿難有黑豆、馬虎這樣的好兄弟而歡喜;為阿難有鐘雪晴這樣善良體貼的女友而歡喜;為阿難有六爺、劉老師這樣學問深厚的良師而歡喜。我常常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伴隨著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他們歡喜,我亦歡喜,他們憂愁,我亦憂愁,竟是一種格外的享受。
唯一不足的就是,我沒有體驗過阿難的那種艱苦生活,所以,一直沒有對阿難在干活、學習時的艱苦產生共鳴。拿我和阿難一比較,我缺少他那種學習的刻苦,缺少他那種干活的拼勁,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生活環境造成的。我餓了可以吃頓飽飯,不愁下頓;渴了可以暢飲,還不愁各種飲料;冷了可以加衣,還嫌衣多,不是名牌。缺錢有父母,用度不限。想干活就干活,想偷懶就偷懶,生活環境很安逸。但阿難不是,他的日子過得很艱難,缺衣少食,想吃飯就得靠干農活去掙工分,想上學就得去挖藥材、擔煤炭、抓青蛙、抓泥鰍、送財神,靠干這些事情來賺取學費。想喝水都得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打。但正因為這樣的苦日子對他形成了一種壓力,迫使他必須得認真學習,去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書中的六爺我一直很敬佩,雖然在書中的著墨不多,但我感覺那種高人風范很足,遺憾的是,不能與六爺一見。六爺說的話不算多,但我覺得都挺有道理的,尤其愛看他勸阿難報考大學專業選擇中國哲學的那一段話,我反復看了很多遍,一直看不厭,有種說不出來的喜歡。
我相信古人的精神思想學之得法,將會令人受益匪淺。書中的六爺因為讀古書的原因,在“文革”時期受苦挨整,卻也因為這個原因而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活了下來。正如書中六爺所說:“時代再怎么變,人還是人,只要是教給人怎么做人的真學問,就永遠不會過時?!边@個做人的真學問,是我需要去永遠琢磨的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