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綠(上)

森林是大自然的名片,綠色是這張名片最耀眼的底色。
人類生活最初依托于森林,進而離開森林走向更廣闊的原野,開拓更嶄新的疆域。而在獲得日新月異發展和生活富足的今天,人類又開始回望綠色,向往森林。我也一樣。
此刻,我就置身在國家森林公園、山西沁源縣靈空山的原始森林深處,眼前植被茂盛,草木葳蕤,空氣清新,鳥叫蟲鳴。參天的古木將燦爛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切割成無數眩目的碎片,宛若天安門國慶大典的禮花正在高空縱情綻放,那絢麗的色彩和光暈令人眩目。我不由得閉上眼睛,貪婪地作著深呼吸,一次次讓清新的空氣和負氧離子沖洗自己的肺部,幾近陶醉,思緒也不由自主飄至遠古的年代。
人類的祖先,依賴森林棲息、取食、勞動,甚至用來作為防御敵人(其它動物)進攻的場所。樹葉蔽身,摘果為食,茹毛飲血,鉆木取火,刳木為舟,構木為巢,弦木為弧,剡木為矢,森林成為人類繁衍進化的發源地。
人類在脫離森林后的社會生活中,仍然依附于森林資源,從中攫取森林財富,并依賴于林業創建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然而,人類對森林與大自然無節制的掠奪,也使森林資源枯竭的危機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危害正不斷懲罰著人類自身。大規模的城市化開發,當代人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掠奪和對物質生活的過度消費,城市里密集的人群,擁擠的交通,喧囂的市聲和日漸污濁的空氣,每日每夜無不刺激著人類的神經,逼迫著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綠色,向往森林,回歸自然,返樸歸真。
是啊,如今久居都市的人們,誰不想感受大自然綠樹簇擁、花草環繞的美景?誰不希望能盡情呼吸森林里清新的空氣、醉人的芬芳?
以森林為代表的綠植對人類的好處,如今已經眾所周知。
據科學測定:每667平方米的樹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49千克氧氣。每公頃森林每天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產生730千克氧氣。每公頃綠地每天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產生600千克氧氣。一個成人每天需放出0.9千克二氧化碳,消耗0.75千克氧氣,每人約需10平方米的綠地。樹木覆蓋的地面比裸露地面減少粉塵20%。每公頃杉林每年可吸附灰塵36噸左右。長期在森林中生活的人,很少患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等疾病。綠色植物不僅可以吸收、過濾放射性物質,而且還可消除生活中的噪聲。實驗證明,有樹木的地區噪聲比無樹木的地區可減少10分貝以上。70分貝噪聲通過4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15分貝。生理學則提示:人在森林、花卉叢中靜養,可以神清氣爽,精神放松,心率減緩,血壓、體溫均相應降低,其綜合效應可使人的壽命延長……
——森林如此有益,誰不向往森林呢?
可反過來問,誰又能愿意遠離都市、長期隱居于偏遠的森林呢?
這是一對矛盾,對任何一位現代人來說,恐怕多數人都難以作出兩全其美的選擇。但無論如何,現代人對綠色的向往,如今已經逐漸成為生活中的潮流與時尚。
綠色是森林的底色,也是春天和生命的顏色。它象征著生命、復蘇、活力、健康、平衡、和平與和諧。正因如此,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數的文人騷客是那么的鐘情綠色,謳歌綠色。
單說唐詩的鼎盛時期,眾多的詩人就爭先恐后推崇過綠色,贊美過綠色。賀知章有《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高駢有《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裴迪吟出《辛夷塢》:“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倍拍粮琴x出《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薄?/p>
提起綠色,人們或許首先會聯想到江南春色,內蒙草原,大興安嶺莽莽蔥蔥的森林,恐怕很少人會將綠色與印象中黃土裸露、塵土飛揚的山西聯系。然而,假若你有幸深入太岳山東麓的沁源,將會改變成見,因為那里有山西最美最炫的一大片綠。
沁源也即沁源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東麓,沁源縣森林覆蓋率超過56.7%,居山西省之首,是全國“油松之鄉”,沁源也因此被譽為山西最綠的地方。
2019年5月底,正值山西的初夏時節,我隨中國作家看沁源采風團,平生第一次來到沁源。
沁源縣為沁河的發源地,因沁河而得名。沁河為黃河的一級支流,屬山西省境內第二大河流,僅次于汾河。沁河的主要出水源是王陶鄉河底村后的二郎神溝。因沁源縣境內多處有源泉涌出,不斷匯聚壯大了沁河,因此沁源縣有沁河六個源頭的說法。
真正置身于森林的時間只能是短暫的,我也一樣。
此刻,我徜徉在靈空山的密林深處,心曠神怡,流連忘返??M繞在我身邊的,依然是鳥語花香,蟬叫蟲鳴,無數的樹木像好客的主人爭先恐后列隊映入我的眼簾,不時向我微笑致意。
姓焦的護林員是一位黝黑瘦小、卻精明能干的中年漢子,他指著身邊的樹木如數家珍:我們這一帶的天然林以油松為主,最有名的古油松是九桿旗,樹齡近千年,已經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其他的樹種有白樺、山楊、漆樹、槭樹、山柳等等,多著呢。僅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就有五種:胡桃楸、野大豆、刺五加、水曲柳、無喙蘭。省級瀕危保護植物有八種:漆樹、膀胱果、刺楸、流蘇樹、錦帶花、黨參、桔根、文冠果。山林里的野生動物也很多,有褐馬雞、野雉雞、戴勝、蒼鷺、狍子、野兔、山豬、刺猬、獾子、狐貍、豹貓、金錢豹等珍禽異獸。其中最有名的是褐馬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姓焦的護林員這么一說,我們都來了興致,紛紛問哪里能見到褐馬雞?護林員說了聲稍等,便快步穿越樹木向山坡下走去,手里還假裝抓著餌食四下尋覓,試圖將褐馬雞引過來。我們很好奇,都小心翼翼、伸頭探腦地跟在他后面,渴望能一睹褐馬雞的真顏。焦護林員邊走邊介紹說,他平時給褐馬雞喂食,就是這么招呼它們的,褐馬雞往往會成群結隊而來,最多的時候會來一二十只,它們已經與我成為朋友。
我們一行被吊足了胃口,數十只眼睛齊唰唰跟著他的身影,四下里不斷尋找著褐馬雞的蹤跡。但就像世間的許多事情一樣,往往是你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蛟S是褐馬雞生性靦腆、也怕人多的緣故,焦護林員找了一會兒,四下里均不見褐馬雞的蹤影,大概是褐馬雞聽聞森林里忽然間來了這么多人,早就躲得遠遠的,故意跟我們捉迷藏吧。焦護林員有些歉意,但為彌補我們的遺憾,他掏出手機找出褐馬雞的照片和視頻,甚至還調出手機里的錄音放出褐馬雞鳴叫的聲音。褐馬雞的叫聲清澈悅耳,再看看它的照片和視頻,紅臉被白色羽脖圍繞、映襯,小眼睛寶石般明亮,色彩各異的羽毛和孔雀一樣五彩繽紛的長長羽尾,使它整個兒看上去如公主一般,舉止優雅,氣質高貴,不愧禽中珍品,沁源珍寶。
沒能目睹褐馬雞真容,我們有些遺憾,畢竟這是靈空山的動物珍寶。此時,我們不由記起焦護林員介紹時說到的沁源植物珍寶——近千年的古油松九桿旗,紛紛嚷著去看九桿旗。

穿過密林,沿著曲折蜿蜒的山路小道,我們來到靈空山圣壽寺后面的須眉山頂。山頂的巖崖處,一株粗獷高大、氣勢雄偉的古樹鶴立雞群,赫然聳立在我們眼前,那粗大的主樹干拔地而起,半腰即派生、分岔出九支方向不同的樹枝,雄赳赳地向天空挺拔。及至高處,茂密的枝桿松針高傲地四下展開,宛若甩出九面隨風飄揚的獵獵旌旗,九桿旗因此而得名。九桿旗實際是一株古油松,2004年6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組織實地勘測立碑,碑文如此記載:“樹齡600年,胸徑1.5米,高45米,樹冠幅34.6平方米,立木材積48.6立方米?!比绱丝磥?,九桿旗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油松之王”,因而載入當年的吉尼斯紀錄。即便如此,當地人認為吉尼斯的記載有些保守,沁源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2018年夏編撰的一本《靈空山》,書中的文字記載卻顯示:“九桿旗樹身通高50余米,主干直徑1.6米,樹冠冠幅70余平方米,木材蓄積量近50立方米,樹齡大約在800年以上,是中國油松中最壯觀最奇特的巨松?!本艞U旗古松一樹成林、獨樹一幟,近千年來它像靈空勝境中的森林領袖,守望森林,俯瞰萬物,向宇宙蒼生昭示著生命的珍貴與傳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