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化義橋
古邑蕭山,古鎮星羅棋布,每一處都是獨特的歷史印記。
義橋是耀眼的亮點。
錢塘、浦陽、富春三江交匯,北望杭州,西依云峰。有虞舜漁獵的遠古傳說,是商旅往返兩浙的交通中樞。
旭日從江口緩緩升起,鷺鳥棲息的沙洲漸漸明亮。船夫默默地搖櫓,槳聲隱隱地響動。北方遠來的騷客,已到了漁浦潭邊。太陽分明出萬千氣象,才知道江面是如此寬廣。舟行只怕驚擾飲水的猿猴,時有水獺爬到岸上。誰家慵懶的美人,臨水照著倩影梳妝。
煙波浩蕩,舟楫出沒,山明水秀,鳥獸得時,“錢塘看潮涌,漁浦觀日落,浙江兩奇景,亙古稱雙絕”(清·王霧樓《漁浦觀落日》),漫天紅霞,滿江清流,鸝鳴清曉,簫鼓夕陽。濃墨重彩的寫意,傾倒詩人無數。
“漁浦江山天下稀”(宋·陸游《宿漁浦》),見證了多少語言文字的輝煌:
“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晉·謝靈運),由山水詩宗開篇,來了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來了宋朝的蘇軾、陸游……來了元明清的錢思復、唐伯虎……一代代才華橫溢的名士才俊,綿衣素冠,挾傘戴笠,風流倜儻,風塵仆仆,穿越漫長的時空,涉過波濤浩蕩的錢塘江,踏上蕭山義橋,來赴奇山異水的盛宴,出入想象力爭奇斗艷的舞臺。
寄情山水的千古詩人,在漁浦波光與棹歌的綺麗里微醺?!帮L正帆輕懶上堤”(明·陳洪綬),水盡則登山而歌。三入浙東的李白,經由漁浦古埠,進入鐘靈毓秀的越中,以天才的揮灑,奠定了唐朝山水詩的文學史地位。

蕭山大巖山風景區
始于義橋漁浦的浙東詩路,于是遙遠,蜿蜒,迤迤邐邐。
那是一個漫長不息的盛會,一場綿延不斷的雅集,一支流光溢彩的隊伍。一千多年的吟唱不絕如縷,一千多年的杰作斑斕如練。
從南北朝到明清,走過這條詩路的詩人絡繹不絕,留下的詩文卷帙富贍,造就了中國文學又一座瑰麗高峰。
義橋漁浦,一個永遠不會風化的文化界碑,顯赫地矗立在三江口上。
水天秋晴,山野景明?!靶闵诮窆?,荷花羞玉顏”(唐·李白)。我在義橋古鎮流連,徜徉于漁浦落日的煙光,尋找李白落帆登岸的碼頭,尋找孟浩然枕流聽橈的扁舟,尋找蘇軾遙望遠山的柳堤,尋找陸游旅泊夜宿的燈影……
時光在青石板上鏗鏘作響,風中搖響著銅鈴鐺。青石,白墻,黛瓦,洋溢鳥語花香。琵琶錚然,美發出節奏。裙裾與香水,暗香浮動,花傘下是丁香一樣的姑娘。
所有的古建都是古董。厚重的門后,藏著甘冽的故事;沉淀的記憶,堆積著祖先的影像。不再是往日的繁華,也不再是彷徨與感傷。多少曲終人不散,老屋是編制夢想的地方,在數不清的歲月中不改模樣,依舊帶著童真的笑靨。和煦的陽光,穿透雕格花窗。院中的長條石,永遠是那么安靜,曾經多少個夏夜,躺在上面數點星星。
莊重肅穆的牌坊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旌表德行,承沐恩賜,流芳百世,是多少人一生的最高追求。曾經是一種彰顯,而今成為一種裝飾。也許是一段傳奇,也許是一腔血淚,皆鐫刻于模糊的年輪。歲月老去,故物無言,刻板的字跡早已斑駁。作為歷史的驚嘆號,驚醒后人對人性意義的重新思考。

蕭山湘湖跨湖橋堤
聞名遐邇的義橋,古老而又年輕,正由一個歷經滄桑的津渡,朝一個活力蓬勃的現代城鎮嬗變。勤勉的后輩子孫,開挖里河,復原漁浦,千古詩人傾情詠嘆的景致,漸次在義橋甦醒。
飛彩流金的詩詞,牽引著悠長悠長的道路。義橋是一本打開的詩集,詩人及其名句,在里河古街的墻上,舒展意境高遠的長吁短嘆。唐宋與明清邂逅,朝朝代代的詩人在這里摩肩接踵。線裝本的《漁浦詩詞》,翰墨飛揚,雨絲般垂下,將古老與現實的和諧,發揮到淋漓盡致。曲里拐彎的巷陌,詩詞歌賦的吟哦隨處可聞。深沉寧靜的古街若有所思,千年凝聚的格律帶著東方的尊貴。
對文化的崇奉是古鎮的靈魂,義橋的理念典雅清新。創建浙江詩詞之鄉,讓詩詞融入百姓生活,是義橋獨有的風致。
漁浦文化,擦亮了三江明珠。
無羈無束的想象,斜逸旁出。桑田,美池,秋風,詩歌……浪漫主義在水鄉蓬勃生長。大地分娩芳華,柔軟的風,和優雅的音韻,染綠了兩浙的山川。
“碧水月自闊,安流凈而平?!保ㄌ啤こ=ǎ┰乱够ㄓ皾M樹,曉露滴落長堤煙柳。臥聽三川的潮聲,我品味每一個音符。思緒走得愈遠,心便靠得愈近。放飛了所有的心事,留一簾幽夢在詩化的江南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