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沂蒙
印象中的沂蒙,就是革命老區,有連綿起伏的山脈和丘陵,有揚風四起的黃土和淳樸的山東老鄉。整個腦海里閃現的都是抗戰的畫面,滿身風塵的八路軍,穿著厚重的鄉親,干裂的嘴唇,憨憨的笑臉,一碗熱騰騰的水,粗糙手掌間的幾顆煮雞蛋,依依不舍的送行隊伍……
仿佛只要一呼吸,就會吸進空氣中飄浮的黃土和山野的味道,那也是想象中沂蒙的味道。
除了對戰爭的憑吊,似乎想不到我會來到沂蒙的理由,但是,我還是來了,竟然還有“誤入藕花深處”的感覺。
正逢夏至時節,欲尋一篷清涼,于是便被“竹泉村”這個名字所吸引。
竹泉村是沂南縣的一個小村莊,位于魯中地區,也算是山東的腹地了,后來才知道,其也屬于沂蒙腹地。由此更加感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身臨其境,難有更真切的認識。否則,難免會有孤陋寡聞之嫌。
我欣喜于竹泉村的翠色蔥蘢,雖然它已衍化出了商業味道,但仍不失自然清雋的氣息。這偌大的山林,即便人工雕琢,也需具備天然的基礎。
山,依然是山,只不過多加了幾道便于行走的廊橋棧道;水,依然是水,只不過迂回了流淌的軌跡曲徑通幽。正如略施粉黛的村姑,調勻了色彩,濃淡相宜間依然可見天生麗質,擦肩而過的溫潤也是令人回味無窮。

我幾乎忘了這是印象中黃土滿天、炮火硝煙的山東,恍如進入了江南園林,或是蒼莽的蜀南竹海。流連于清澈的泉水間,置身于蒸騰的竹香嵐霧里,耳邊是百囀歌喉的鳥鳴和著淙淙泉音。閉上眼,感覺像生出了翅膀,在這如夢如幻的翠色氤氳中神魂飛舞,屏息凝香般渾然入醉了……
乘著雅興,沿著連綿的山路,在領略沂蒙山的起伏渾厚中,還是踏進了那艱苦悲壯的戰爭舊址——孟良崮。
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無疑奠定了新中國的戰略方向,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和歷史意義。追溯歷史,對于老百姓來說,是一場家園保衛之戰,根據地保衛之戰!
聽著解說員的講述,腦海里翻騰著戰爭的畫面,如臨其境。戰爭是殘酷的,槍林彈雨,斷臂殘傷,流血犧牲,再加上物資匱乏,面對強敵的猛烈攻勢,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背水反抗,義無反顧的戰斗精神和志在必勝的決心。
特別是當看到為了支援前線作戰,婦女們爭相做好后方援助,甚至大半個身子泡在水里,肩上扛著木板,為戰士們搭起了“人橋”的場面時,讓我禁不住淚眼模糊,心頭涌上了陣陣酸楚和敬嘆!
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沂蒙精神所折服,對沂蒙老區偉大的女性們肅然起敬!


她們和男人們一樣,為了保衛家園,不怕流血犧牲,極力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吹窖傺僖幌⒌膽鹗康乖谘粗?,饑渴交加,命懸一線之際,她們凜然解開衣襟,用乳汁浸潤生死線上戰士們干裂的嘴唇,譜寫出一部部壯烈而豪邁的史詩!
這就是“紅嫂”精神!沂蒙老區最偉大的母親!
解讀一段歷史,總會讓我們幡然而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而解讀“紅嫂”,給我們帶來的則是心靈上的撞擊和震撼。雖然戰爭已經遠去,那已是一段漸行漸遠的歷史,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作為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面對先輩們用血肉之軀和生命為我們創造出今天的祥和生活,真的無法不心生感激,敬意油生!
此行,本是信步而來,沒有任何形式的要求和使命,但是,當踏上了沂蒙這片山山水水,實地感受到當年壯烈的老區精神,還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面對松林下那一排排墓碑,唯有深深鞠躬,合掌敬禮!
此行,本當竹林清風,避暑消閑,如詩如畫,不曾想,卻淚痕滿滿,崇敬陡生,不期然間接受了生命的洗禮,這種偶然的必然,終歸是人性最好的啟蒙。
而啟蒙,才是最深遠的教育!
沂蒙,再也不是概念中干枯的框架了,它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逶迤出更加豪邁雄壯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