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陣

官方微信

掃碼訂閱

掃碼開票

雜志內容

宋慶齡在北京的第一處寓所

1.jpg

宋慶齡方巾巷寓所     攝影/李金河

提起宋慶齡在北京的寓所,或許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便是位于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后海北沿46號的醇親王府西花園——宋慶齡故居,其實,她在北京的第一處正式寓所,是位于東城區建國門南小街439號(當時稱方巾巷44號)院的一棟西式小樓。

1949年以前,宋慶齡曾兩次來過北京(當時稱北平)。雖然這兩次在北京停留時間都很短暫,但卻令宋慶齡終生難忘。


1924年11月至1925年4月10日,宋慶齡第一次與孫中山先生來北京,臨時住在北京飯店。孫中山先生因肝病復發到協和醫院手術后,為方便照顧,便遷入鐵獅子胡同5號的顧維鈞住所。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溘然逝世。當時只有32歲,與孫中山先生結婚整整10年的宋慶齡,首次踏入古都北京,就經歷了與丈夫的訣別,從此陰陽兩隔,令她痛不欲生。


1929年5月18日至26日,宋慶齡第二次進京,參加孫中山先生靈柩奉安大典,并護送靈柩安葬至南京中山陵。此后,她就再也沒有來過北京,而是長期居住在上?;春V新?843號的小洋樓里。她曾對廖夢醒(廖仲愷長女)說:“北平是我最傷心的地方,我怕到那里去?!?/p>

1949年6月25日,新中國誕生前夕,中共中央特派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1957年9月正式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鄧穎超、廖夢醒,受命前往上海會見宋慶齡,向她面交毛澤東與周恩來的親筆信,邀她北上與中共中央商討建國大計。起初,因北京帶給她的記憶伴隨著無比的傷痛,宋慶齡不愿進京,但新中國即將成立,中共中央領導人又如此殷切邀請,加上鄧穎超幾次上門與她懇談,宋慶齡終于被共產黨人的一片赤誠所感動,答應北上。但也提出她無法在北平呆上幾個月,“只擬在北平住半月到一個月即返滬”(《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1冊,第51—52頁,中央文獻出版社)?!爸灰芗皶r趕到那里參加會議就行”。8月28日,宋慶齡乘專列抵達北京前門火車站,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董必武、李濟深等50余人前往車站迎接。隨后,宋慶齡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和中央人民政府一系列緊張的籌備工作,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出席了開國大典。10月17日,宋慶齡在羅叔章和沈粹縝(鄒韜奮夫人)等人陪同下,返回上海居住。建國后,宋慶齡因生活、工作需要,常在上海、北京兩地往返,然而,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這一職務又需要她長期留在首都北京工作,因此,解決宋慶齡在北京居住的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1949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等在車站等候宋慶齡.jpg

1949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等在車站迎候宋慶齡

在確認宋慶齡承諾來北京居住后,周恩來總理考慮得非常周到,他知道宋慶齡長期生活在西式建筑中,遂安排在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任副秘書長的曾憲植(葉劍英夫人)等人在北京尋找合適的住宅,并最終選定位于方巾巷44號的一棟西式小樓。周恩來總理在國事纏身的情況下,親自去現場勘察、定奪,而后致電在上海的鄧穎超:“房子已準備好,我方去看過,較重慶、上海我常去的兩個地方都大,樓房,有上下兩層,在北平為稀有者。一切內部陳設責成阿曾(曾憲植)、羅叔章負責指導。最好上海能帶一可靠廚子來?!?《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1冊,第50頁,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央對宋慶齡到北平后工作與生活習慣方面的考慮之周到由此可見一斑。


方巾巷44號院建于民國初期。這座院子原是1917年著名教育家李石曾買下,用于華法教育會中國事務所辦公使用的。當年1月,蔡元培就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不久便與李石曾共同發起設立該事務所,致力于組織招收中國青年學生志愿者赴法留學。這中間就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李立三、李富春、李維漢等一大批改變中國命運的杰出人物。1918年底,蔡元培等人還利用院子前后兩個院落的若干間平房,創辦了中國最早實行男女生合班的新型學?!椎聦W校。1922年,因經費發生困難,華法教育會中國事務所撤銷,轟轟烈烈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終止。不久,孔德學校也搬到了東華門重新建校。1919年,出生于中國杭州的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在北京創辦了燕京大學(由原北京基督教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華北協和神學院和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合并而成)。初創時期的燕京大學因校址分散而分為男校和女校,女校位于燈市東口的佟福夾道,男校則位于崇內盔甲廠胡同。為辦學方便,1926年,司徒雷登買下了離男校很近的方巾巷44號院,作為自己的私人住宅,同時,請“燕園”的設計師亨利·墨菲將這座院內的平房拆除,蓋起了一棟西洋小樓。(《燕京大學校史稿》,燕京大學校友校史編寫委員會編,張瑋瑛主編,人民中國出版社)司徒雷登在北京工作生活期間,經常住在這里(1941年——1945年被日寇關押的那幾年,被一日本特務組織占用,后為國民政府接收)。

1949年,宋慶齡和何香凝在北京車站手挽著手,內心充滿了喜悅1.jpg

1949年,宋慶齡和何香凝在北京前門火車站手挽著手,內心充滿了喜悅

這棟灰色小樓坐北朝南,地上兩層,地下一層,東西寬20米,南北長18米。樓體屬磚木結構,灰筒瓦坡頂,門樓考究,梁柱端方。一層為抹灰墻面,東西兩側房間內裝有壁爐,上刻漢白玉浮雕“二龍戲珠”;二層灰磚清水墻,南側建有陽臺,帶羅馬愛奧尼立柱。室內鋪有地板,裝修精美,各層房間互有門相通,木樓梯的扶手欄桿上刻有雕花,朝北的大窗戶鑲有彩色花玻璃,門窗為黃銅飾件。樓房前后有小花園。大院門朝東開。


1950年4月,宋慶齡從上海再次來到北京“上班”,住進了為她準備的方巾巷寓所。宋慶齡住在二層,一層是客廳和餐廳,她對周恩來總理為她選定的這處寓所甚為滿意。不久,羅叔章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受中央委托負責與宋慶齡聯系。1950年8月13日,宋慶齡為方巾巷寓所布置事宜復函羅叔章:“(一)我同意樓下小飯廳的紅木桌椅移到樓上放冰箱的房間里﹔(二)我同意鋼琴放在原來擺沙發的地方﹔(三)我以為樓下紅廳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兩個工藝木柜可不需要,也不要換別的東西﹔(四)放在壁爐兩邊的兩個柜子,我以為里面所布置的東西已合適了,請你不必添放東西?!?954年,宋慶齡還曾熱情地邀請羅叔章搬到方巾巷寓所居住,見羅叔章沒有回應,她從上海再次致函羅叔章:“您來信中,未提起已搬至方巾巷居住,您是否為不方便的原因。我感覺您終日工作繁重,晚間必須有安定住所,因此我愿意您住到方巾巷去?!?/p>


在這座精致的小樓里,宋慶齡接待過許多國家領導人、國際友人和新聞記者。1950年12月,劉少奇同周恩來、蔡暢等人來方巾巷寓所作客。1951年3月初的一個傍晚,周恩來總理在方巾巷寓所與宋慶齡共進晚餐。席間,周恩來總理建議宋慶齡主導的中國福利會創辦一個會刊,以英文版的形式向國外介紹、宣傳新中國,讓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了解中國的建設情況。宋慶齡欣然應允,并與周恩來總理商議了辦刊的方針、所需解決的問題。1952年初,由宋慶齡親自確定刊名的《中國建設》雜志創刊。1954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宋慶齡陪同出席了近10場活動,并邀請尼赫魯和其女兒(即后來被稱為鐵娘子的英迪拉·甘地)到方巾巷寓所共進午餐。有一天,宋慶齡剛從上?;氐椒浇硐镌⑺?,便親自下廚做菜,邀請新華社攝影記者侯波、徐肖冰夫婦吃午飯。她送給侯波一條淡綠色絲綢圍巾,送給徐肖冰一件做工精致的的確良白襯衣。告別時,宋慶齡送給侯波的孩子許多上海小吃,并一再叮囑:“下次再來一定要帶著孩子,我喜歡孩子?!薄?/p>

1950年12月,劉少奇同周恩來、蔡暢等在北京方巾巷宋慶齡寓所作客1.jpg

1950年12月,劉少奇同周恩來、蔡暢等在北京方巾巷宋慶齡寓所作客

宋慶齡非常喜愛鴿子。1954年的一天,兩只迷路的鴿子飛進了方巾巷寓所,管理員小張收養了它們。幾天后,宋慶齡從上?;氐奖本?,小張請示如何處理。她讓小張建個鴿舍,把鴿子飼養起來。從那以后,鴿子日漸增多,有從市場上買的,也有國內外友人贈送的。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就曾經送給她一對通體純白的名鴿。她在工作之余,喜歡把比較干硬的面包皮切下來,用手捏碎配上綠豆,放到點心盒里,親自拿去喂鴿子。她吹起口哨,鴿群應聲飛來落在她的周圍。鴿子對自己的主人毫無戒備,甚至可以直接從她的手里啄食。1952年,宋慶齡和郭沫若發起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她被推選為大會執行主席。這次會議的文件夾上繪有畢加索的畫作《和平鴿》,她非常喜愛這個鴿子形象,把這個文件夾放在她寓所辦公桌上很長時間。宋慶齡也喜歡種植,院內樓前生長的數棵紫藤蘿也是她親手種植的,幾年時間就長得枝繁葉茂,春夏時節繁花似錦;她還在院內種植了一架龍眼葡萄,每年中秋時節,她都會親自采摘葡萄招待客人(宋慶齡是一個念舊的人,那一群鴿子和一架龍眼葡萄,后來跟隨她從方巾巷遷到前海又遷到后海的寓所)。從1950年4月入住算起,直到她1957年12月離京回滬為止,她在方巾巷寓所斷斷續續住了8個年頭。


宋慶齡在1958年9月4日致好友黎照寰的信中寫道:“北京的許多道路都在進行拓寬,許多房子要拆掉,包括我在那里的家今年冬天也要拆了。因此,我想我要住到城里的另一個地方了?!彪m然為了迎接新中國10周年大慶,北京要興建十大建筑,其中,新北京火車站的選址離宋慶齡的方巾巷寓所很近,但這棟洋房并沒有拆除,不過她對此并不知情,因為從1957年12月起,她在上海生活了將近一年半。1959年4月,宋慶齡為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重又回到北京,但她并沒有回方巾巷寓所居住,所以她也一直不知道方巾巷寓所并沒有拆除。


宋慶齡在1960年5月4日致王安娜的信中告訴她:“為了拓寬道路,老房子已經拆了。一個又大又雄偉的火車站就建在我的老房子對面,所以那里的噪音極大。我是去年(1959年)十月份搬過來的。這塊地方安靜多了,不過夏天嘈雜,因為學生們都來北海游泳?!毙胖兴f的新住宅即宋慶齡在京的第二個寓所——前海西街18號(恭王府馬廄改建的花園)。由于此處房間潮濕,而她又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環境對她的健康不利;而門外面對什剎海冰場,嘈雜吵鬧。周恩來知道她好靜,決定再次為她選址建宅(宋慶齡遷出后,郭沫若在此居住,即現在的郭沫若紀念館)。


當中央派人帶著國家主席劉少奇請夫人王光美代寫的一封信以及新宅設計方案到上海征求宋慶齡的意見時,她婉言謝絕了。她在給王光美的回信中寫道:“為了我個人的住所,增加國家的開支,這樣,將使我感到很不安?!币虼怂硎荆骸安淮蛩阍龠w新址了?!?/p>


盡管當時國家經濟處于困難時期,中央規定一般不蓋新房,但考慮到宋慶齡的特殊身份和需要,仍破例決定為她新建住所。1962年,周恩來受黨和政府的委托,親自物色了后海北沿一座已經荒蕪的舊日王府(醇親王府)辟出一處幽靜花園,為她新修了一幢中西合璧的兩層寓所。1963年春天,宋慶齡遷入這座門牌為后海北沿46號的院落,到1981年5月29日因患白血病逝世,她共在這里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同年10月,由國家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榮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翌年5月29日起對外開放。


在2003年初東城區南小街市政改造工程中,為了保護宋慶齡在方巾巷曾居住了8年的西洋小樓,在文物管理部門的要求下,市政建設單位修改了原來的施工方案,從而將故居完整地保留下來。2007年12月,此處被北京市規劃委、文物局列入《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如今,靜靜掩映在高樓之下的這座洋樓,成為見證歷史的紀念性建筑?!?/p>


不卡在线播放无码_嘿咻嘿咻高潮免费观看网站_2021国产精品无码视频_国产九九精品视频免费播放